山海經1_第9章 北山經(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再向北二百裡,是少鹹山,山上冇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淺顯的牛,卻長著紅色的身子、人的麵孔、馬的蹄子,叫作窫窳,收回的聲音如同嬰兒哭泣,是能吃人的。敦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雁門水,水中發展著很多魚,人吃了它的肉就會中毒而死。

【註釋】

又北百八十裡,曰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盟主,一目,名曰諸犍,善吒①,行則銜其尾,居則蟠②其尾。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食之已嗌③痛,能夠已痸④。櫟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杠水。

①:即鱔魚,俗稱黃鱔,體形如蛇,又長又圓又光滑,肉味鮮美。②梧:即琴。③疣:皮膚上的贅生物,俗稱瘊子。

【原文】

【譯文】

再向北一百一十裡,是邊春山,山上到處是野蔥、葵菜、韭菜、野桃樹、李樹。杠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泑澤。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猴而身上儘是斑紋,喜好笑,一瞥見人就假裝睡著,叫作幽,它叫的聲音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

【譯文】

【原文】

【譯文】

又北二百裡,曰潘侯之山,其上多鬆柏,其下多榛楛,其陽多玉,其陰多鐵。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或謂旄牛。邊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櫟澤。

又北二百裡,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麵、馬足,名曰窫窳①,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此中多②之魚。食之殺人。

又北百一十裡,曰邊春之山,多蔥①、葵、韭、桃②、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名曰幽,其鳴自呼。

①錯:“厝”的假借字,磨刀石。

【譯文】

【原文】

【註釋】

北方第一列山係的第一座山,叫作單狐山,有富強的榿木樹,也有富強的花草。漨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泑水,水中有很多紫石、文石。

①機木:即榿木樹,長得像榆樹,把枝葉燒成灰撒在稻田中可做肥料用。②茈石:標緻的紫色彩石頭。③文石:有紋理的標緻石頭。

又北三百二十裡,曰灌題之山,其上多樗柘①,其下多流沙,多砥。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②,名曰那父。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麵,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匠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此中多磁石③。

再向北二百五十裡,是座求如山,山上儲藏著豐富的銅,山下有豐富的玉石,但冇有花草樹木。滑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諸水。水中有很多滑魚,長得像普通的鱔魚,倒是紅色的脊背,收回的聲音像人彈彈琴瑟,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的贅疣病。水中還發展著很多水馬,形狀與普通的馬類似,但前腿上長有斑紋,並拖著一條牛尾巴,收回的聲音像人呼喊。

①長蛇:傳說有幾十丈長,能把鹿、象等植物吞入腹中。②鼓:擊物出聲。柝(tuò):當代巡夜人在報時候時所敲擊的一種木梆子。

【原文】

①貆:豪豬。

【原文】

【註釋】

【原文】

【原文】

【譯文】

【譯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