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二百裡,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麵、馬足,名曰窫窳①,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此中多②之魚。食之殺人。
又北二百八十裡,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①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①長蛇:傳說有幾十丈長,能把鹿、象等植物吞入腹中。②鼓:擊物出聲。柝(tuò):當代巡夜人在報時候時所敲擊的一種木梆子。
①文:斑紋,這裡指野獸的外相因多種色彩相間雜而閃現出的斑紋或斑點。題:額頭。
①機木:即榿木樹,長得像榆樹,把枝葉燒成灰撒在稻田中可做肥料用。②茈石:標緻的紫色彩石頭。③文石:有紋理的標緻石頭。
【譯文】
再向北四百裡,是譙明山。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黃河。水中發展著很多何羅魚,長著一個腦袋,卻有十個身子,收回的聲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便能夠治癒毒瘡。山中有一種獸,長得像豪豬,卻長著柔嫩的紅毛,叫聲如同用轆轤抽水的響聲,叫作孟槐,人豢養它能夠辟凶邪之氣。這座譙明山,冇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石青、雄黃。
又北二百裡,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①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註釋】
【原文】
再向北二百八十裡,是石者山,山上冇有花草樹木,但到處是瑤、碧之類的美玉。泚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黃河。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淺顯的豹子,卻長著花額頭和白身子,叫作孟極,長於伏身埋冇,它叫的聲音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
【譯文】
又北三百八十裡,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①。其陽多玉,其陰多鐵。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獸多橐駝②,其鳥多寓③,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能夠禦兵。
【原文】
①錯:“厝”的假借字,磨刀石。
又北二百裡,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薤①,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耳麋身,其音如嗥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又能夠禦百毒。
①吒:吼怒聲,這裡是大聲呼嘯的意義。②蟠:盤曲而伏。③嗌:咽喉。④痸:聰慧病,瘋顛病。
再向北二百裡,是蔓聯山,山上冇有花草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猿猴,卻長著鬣毛,另有牛一樣的尾巴、長滿斑紋的雙臂、馬一樣的蹄子,一瞥見人就呼喚,叫作足訾,它叫的聲音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山中又有一種禽鳥,喜好成群棲息、結隊飛翔,尾巴與雌野雞類似,叫作。它叫的聲音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風痹病。
【原文】
再向北二百三十裡,是小鹹山,冇有花草樹木,夏季和夏天都有積雪。
【譯文】
再向北一百八十裡,是座單張山,山上冇有花草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豹子卻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還長著人一樣的腦袋和牛一樣的耳朵,一隻眼睛,叫作諸犍,喜好呼嘯,行走時就用嘴銜著尾巴,臥睡時就將尾巴盤捲起來。山中又有一種禽鳥,長得像淺顯的野雞,卻長著有斑紋的腦袋、紅色翅膀、黃色腳,叫作白,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咽喉疼痛的病,還能夠治癒瘋顛病。櫟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