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_第2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18)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102)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麻黃湯方:

(36)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成下,宜麻黃湯。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

(65)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86)衄家,不成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晌,不得眠。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朮 甘草各二兩,炙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96)傷寒五六日中風,來往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革更?,或心下悸、小便倒黴,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複服,汗多亡陽,遂(一作逆)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105)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當者,大便當?革更?,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梔子厚樸湯方:

(62)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蔘三兩新加湯主之。

(37)太陽病,旬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真武湯方:

(78)傷寒五六日,大下以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43)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76)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幾次倒置,心中懊?,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右八味,以水一鬥,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甘草,取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十四個,擘生薑五兩香豉四合,綿裹

(110)太陽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栗,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未幾;大便已,頭卓但是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賤故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