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_第4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小承氣湯方:

(205)陽明病,心下?革更?滿者,不成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豬苓湯方:

(215)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革更?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226)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偶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0)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223)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倒黴者,豬苓湯主之。

(214)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難堪治,不成更與承氣湯也。

(210)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179)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大黃四兩,灑洗厚樸二兩,去皮,炙枳實大者,炙,三枚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吳茱萸湯方:

(206)陽明病,麵合色赤,不成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倒黴也。

(216)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者,刺期門,隨實在而瀉之,濈濈然汗出則愈。

調胃承氣湯方:

(258)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217)汗(汗一作臥)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說話必亂,以表虛裡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252)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反麵,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86)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196)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192)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倒黴,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瘋,濈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堪穀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大承氣湯:

(198)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溫頓服之,以調胃氣。

右四味,以水一鬥,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

(249)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241)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以是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