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1_八十、晉人尺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午後,陳操之在桃林間安步,尋覓作畫的靈感契機,在溪畔又遇祝英台,祝英台帶著一個小僮,手裡把玩著玉快意,點頭淺笑,錯身而過,並未交言。

陳操之籌辦畫兩幅桃花圖,一幅就叫《碧溪桃花圖》,這幅是全景構圖,要把獅子山以東至桃林小築這一片都畫入圖中,另一幅暫定名《窗外桃花三兩枝》,這個是他比較善於的,不消太操心神構思。

陳操之承諾過顧愷之要畫這仲春桃花等顧愷之今厥後看,前日陸葳蕤也說要來這裡畫桃花,陸葳蕤還在華亭陪她後母蘇文紈,要過兩天再回吳郡。

陳操之朝桃林小築方向眺望,碧溪兩岸的桃花開得正盛,彷彿錦霞蒸蔚、紅霧氤氳,潺潺小溪在桃林間時隱時現,桃林小築的草堂草屋掩映其間,而桃林外則是大片大片的農田——

實在按丁春秋現在的設法,他對陳操之、徐邈已經不敢有半分輕視之心,陳、徐二人的學問遠在他之上,其勤奮刻苦和操行也讓他佩服,但世事如此,他丁春秋不能惹父親活力啊,以是想結識祝氏兄弟,千萬冇想到這祝氏仆人也如其仆人普通傲慢無禮,放下貼子便走了!

相對來講,陳操之比較弱的是《禮記》,魏晉風行的是鄭玄註解的《小戴禮記》,這是陳操之目前最用心學習的一部書,常常向徐邈就教,徐邈也是傾慕傳授,碰到他也不解之處,就和陳操之一道去處他父親徐藻請教。

明日徐博士便要開講,在此肄業的吳郡、會稽的士族後輩也都到齊了,入住小鏡湖畔木樓,這些士族後輩三個月未見陳操之主仆繞湖奔馳,這日又見到了,又是一陣笑談,尤以阿誰賀鑄笑得最猖獗,特地站到湖邊等著陳操之三人過來,大笑道:“徐氏書院三大怪事,陳操之主仆繞湖竟逐排第一,哈哈。”

畫得出神,晚餐也顧不上吃,直到五尺絹本上草稿全數畫好,陳操之才擱下筆,在來德捧上的木盆裡洗手,一邊還扭著頭看畫稿,心道:“惜哉,衛師、顧愷之不在此,不然一邊就教一邊作畫會獲益很多,隻要他日向陸葳蕤就教了,至於那位陸夫人,隻要等畫好後再請她批評。”

小箋三行三十三字,寫的是:

陳操之道:“他二人今後就與我們同窗了,會有很多來往,拭目以待吧。”

陳操之在獅子山頭瞭望半晌,徐邈、劉尚值、丁春秋也上來了,指導樹影花色,笑逐顏開。

逐平常例,從獅子山下來後,陳操之主仆便繞湖奔馳。

魏晉儒經多數襲用馬融、鄭玄的注本,對於《毛詩箋》、《春秋左氏傳》、《論語集解》,陳操之能夠說是精通了,《詩》、《論》是倒背如流,《春秋左氏傳》,因為卷軼浩繁,尚不能通篇背誦,但隻要提及傳中或人某事,陳操之就能滾滾不斷地把那一段相乾文章背誦下來,這一點隻要自幼苦讀的徐邈能比——

這日上午,陳操之複習了一遍《小戴禮記》,又練了小半個時候的書法,自客歲四月以來,他每日習字時候都在兩個時候以上,還是保持每日抄書的風俗,至今已抄書近百卷,宗之和潤兒是不愁無書可讀了,但就書法而論,長進不較著,筆法當然是諳練了,但是意韻尚不活潑,特彆是右手的《張翰貼》式行楷,因為隻憑影象臨摹,日複一日,反倒越來越感覺學得不象,失了歐陽詢的筆意,又感覺白馬作坊的有芯紫毫筆較硬,提、按、轉折之際不敷矯捷自如,想著哪日做一支羊毫筆嚐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