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上午,陳操之朗讀《詩經》、《尚書》、《左傳》這些儒家文籍,《論語》他已經倒背如流,不必再讀,儒學大師馬融和玄學天賦王弼對《論語》的註解和闡揚他也已爛熟於心,上回他向嫂子丁幼微就教的王弼關於“道”和“無”、“性”和“體”的奧妙乾係,丁幼微固然聰明,但短於思辨,難為小郎師,現在陳操之有了由儒入道的大學者葛洪的指導,這些都迎刃而解,千頭萬緒歸結於一點,那就是王弼在《論語釋疑》裡提出的賢人的境地——“有情而無累”。
需求的是隻是刻苦和對峙。
《張翰思鱸貼》是歐陽詢為西晉名流張翰張季鷹寫的小傳,張翰才調橫溢、縱任曠達,時人比之為“竹林七賢”的阮籍,號“江東步兵”,張籍在洛陽為官,因見秋風起,乃思故裡吳郡的苑菜蓴羹和鱸魚膾,感喟道:“人生貴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邀名爵乎?”遂命駕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