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1_三十五、眾人皆是我獨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謝道韞道:“小侄年已二十,至今未婚,先要考慮婚事,再論其他。”

謝夫人劉澹聽侄女此語甚是斷交,心下惕然,當下冇說甚麼,夜裡便寫一信,次日派人送往吳興,向謝安報知此事,又直言道韞喜好陳操之,看謝安是何定見?道韞是最恭敬三叔父謝安的。

插手雅集不管長幼都是要賦詩的,永和九年的會稽蘭亭雅集,王羲之的季子王獻之年方十歲,隨父兄參與了集會,也賦詩一首,以是謝道韞不能再象前次司徒府旁觀陳操之辯難那樣在叔父謝萬身後韜光養晦了。

謝道韞舉杯一飲而儘,用純粹的洛陽正音吟道:

天闕山多奇鬆,本日詩題便是《詠鬆》,謝道韞與兩個堂弟謝朗和謝韶順次而坐,目睹漆杯將欲停在謝韶麵前,謝韶尚未有佳句,足尖輕踢,一粒小石子落水,漆杯盪開,閒逛悠停在了謝道韞麵前——

謝萬略微有些難堪,他冇想到侄女謝道韞會在雅集上嶄露頭角,事前不是說好隻是聊為對付罷了的嗎,不過王羲之如此誇獎,謝萬天然不會不悅,含混道:“英台自幼由吾兄安石教誨,之前一向未出東山,是本月才從會稽來建康的。”

謝萬、謝朗、謝韶都是目瞪口呆,不明白謝道韞想要做甚麼!

謝萬向王羲之諸人先容謝道韞時稱這是謝氏遠親、上虞人氏、姓祝名榭字英台,插手雅集的陸禽識得這個祝英台,陸納則傳聞過祝英台的名字,知其曾在獅子山徐氏書院肄業,其他人底子冇傳聞過祝英台之名,見其身形薄弱、敷粉薰香,容止倒是不錯,但想必才學有限,不然的話何故冷靜無聞!

……

袁通道:“陳操之倒行謙遜,這個祝英台實在太傲慢了,並且陳操之尋求的是陸氏女郎,與我等南渡士族冇有牴觸。”

司徒府府長史、大名士袁耽成心為會稽王招攬賢才,問:“英台世侄來京,對出息有何籌算?”

謝道韞眼望西天朝霞,心道:“騰踴未能升,頓足俟王喬——王喬不我待——王喬不我待——”

謝安夫人劉澹傳聞道韞受訓,趕來安慰,領了謝道韞回內院,問知本日天闕山雅集之事,謝夫人劉澹發笑,問:“元子,你到底想乾甚麼啊,說出來,我幫你參謀參謀?”

謝道韞在詠鬆詩中對神仙王子喬表示了渴慕和神馳,又感慨王子喬之縹緲不成求,卻本來是在依托對陳操之思慕啊。

天闕山雅集,謝道韞一舉立名,王羲之、袁耽諸賢對祝英台的評價是:才調橫溢、簡傲任誕——今後無人不知上虞祝榭祝英台。

謝道韞更不推讓,先以《曹娥碑》體漢隸將方纔詠鬆詩謄寫一遍,再以謝安體行書將謄寫嵇康《遊仙詩》一首:

王羲之歎道:“不複支公以後更聞此清閒論,萬物各適其性並非清閒,惟無慾方能清閒,妙哉此論!”又問:“世侄善書否?”

天闕山雅集,極一時之盛,易釵而弁的謝道韞廁身其間,卻感覺從未有過的孤傲——

三十5、世人皆是我獨非

“眺望山上鬆,隆穀鬱翠綠。自遇一何高,獨立迥無雙。願想遊其下,蹊路絕不通。王喬棄我去,乘雲駕六龍。飄搖戲玄圃,黃老路相逢。授我天然道,曠若發童蒙。采藥鐘山隅,服食改姿容。蟬蛻棄穢累,結友家板桐。臨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長與俗人彆,誰能睹其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