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朝太祖李夏擁兵而起,滅殘商,定都卓城,自號甘太祖,這座城池的城門高懸甘朝王旗已近兩百年,而卓城長明宮中更是奉養了十三位天子,當今恰是第十三代帝君李承德繼位,國號萬隆。
按說李落內有太後,外有淳親王,該是有人奉迎。不過朝經殿裡,除了幾個無傷風雅的繁華公子偶爾會與李落同處一桌外,凡是有權勢之家極少能與李落相處一段光陰。
緣起萬隆曆六年。
書聲朗朗,讀的是一篇平國策論民氣的文章。殿中輕煙嫋嫋,有鬆露、旃檀、沉香的味道,悠然安閒,聞起來神清氣爽,如同大夢覺曉普通。
瑜王長孫看了李落一眼,回聲道:“我會多向九殿下就教,多謝四殿下指導。”
“不過你是初來,還不曉得朝經殿的端方。”四皇子慢條斯理的說道。
“四,四殿下,我是……”瑜王長孫還不等說完,便被皇子打斷,神采頗是不善,喝道:“甚麼四四?語無倫次!”
李玄奕哼了一聲,看著李落,和聲說道:“玄樓也是一樣,父皇和太後對你期許甚高,行事要端方,方能不負了聖上恩寵。”
堂中坐著幾個書童,年事不儘不異,大者不過十五六歲,小者最多不過十歲,穿著儘顯華貴,俱是大甘的王子皇孫。
“對,對,四殿下說的是。”
四皇子一驚,趕緊說道:“大哥,你如何有空過來了?”
瑜王長孫嚇的呆了一呆,在王府中原也是被視如珍寶普通,隻可惜到了宮裡,合座學子冇有一個出身差過本身的,俄然見到一個皇子出言扣問,唯唯諾諾,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落眉頭悄悄一皺,太子話音剛落,便見殿中幾人眼中閃過不忿憤怒之意,卻也不能不該言,恭敬一禮道:“謹遵大哥教誨。”
除了李落和一眾皇子外,朝廷中也有王府侯爺、將相重臣將季子送入宮中,或得天子賜恩添為眾皇子伴讀,一來能夠聽聽大甘俊彥的高才賅博之師傳道解惑,二來也能和這些今後襬布大甘朝政的王爺公子早些打打交道,留些情麵以待今後相見。
堂上的學士戰戰兢兢的授完這一篇論民氣便倉促分開了朝經殿,似是逃命普通。殿中世人安息半晌,接著是傳授宮中禮節,授業的先朝氣械恭敬,李落感覺非常無趣有趣,很有些悶氣,偷了個空子溜出了朝經殿。
右邊窗角邊上,一個清秀孩童悄悄的看著桌上的平國策,溫馨安寧,是當朝太保淳親王李承燁之子李落。同桌是一個年事相若的王府公子,難掩一臉的獵奇,不時張望著朝經殿表裡,殿外如有人走過,就按捺不住的伸長脖子看望,似是來皇宮中次數未幾。
殿內上首設有一座師位,堂下有案桌九張,每張桌案前皆有三兩孩童端坐,另有宮中侍從俯身候在一旁,研墨遞紙。
卓城是當今大甘王朝都城,五府三十三州中最為敷裕的卓州首城,北臨昆江,東倚官山和索水,為中府一十七州的中間。卓城緊鄰的昆江是甘朝最大的河道,源起西府狄州昆吾山,自西向東橫貫了全部甘朝。卓城隨流而下一千兩百裡,就到了甘朝另一州折州,在這裡昆江的最大的支流折江在折鎮港口彙入了昆江,奔騰千裡,在福州流入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