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妃謀_173、化乾戈為玉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對於用間,朱雪槿偶爾聽朱烈提起過;因為現在用的未幾,以是她真的是懵懵懂懂;聽聞向崑崙情願對她講授這個,她天然樂不得的點頭,對著向崑崙道,“那雪槿便多謝向叔叔的不吝見教!”

向崑崙這一次的感喟聲倒是有些重了,想起前事之時,卻讓他恍若隔世,“夫用兵之法,天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具東西,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堪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以是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成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成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全軍之事而同全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全軍之權而同全軍之任,則軍士疑矣。全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故知勝有五:知能夠戰與不成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高低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貽。”

“大皇子,一勞永逸。”朱雪槿隻答了這七個字,並未在誰的腦筋有弊端這個題目上過分糾結。

向崑崙點頭,先道,“凡發兵十萬,出征千裡,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令媛;表裡騷動,怠於門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以是動而勝人,勝利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成取於鬼神,不成象於事,不成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村夫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故全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奧妙不能得間之實,無所不消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擺佈、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必索仇敵之間來間我者,因此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裡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準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成不厚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