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霸業_第九章 初識王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摩詰老弟,你這話有些聳人聽聞了吧。且不說我們皆是新科舉人,不必征服兵役,便是這朝廷真和西突厥人打了起來,也打不到要從嶺南道調兵的境地吧?八百裡秦川兒郎,哪個不是能征善戰,以一敵十。”

前人有遊學的傳統。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見的人多了,見地便會跟著增加,這對於發憤考取功名的士子非常首要。畢竟科舉不但僅考詩詞歌賦,經史文籍,也會有策論這一科,這都是需求遊學曆練的。

他當然曉得監軍是天子陛下專門分撥到軍中監督主帥的,但這話他又不能明說,隻得點到為止,倒是白白讓對方逞了口舌之快。

“久仰久仰,鄙人曾聽崖州名伶用這新式樂器彈奏高山流水,實在是沁民氣脾。”唐時士子都要學習六藝,這音樂素養天然是不會差,但最多也就是像王維如許精通樂理,像荀冉如許能夠締造出一種全新樂器的實在是罕見。

畢竟這大唐的宦海,說到底就是一個龐雜的乾係網。本朝天子成心打壓世家,非論是隴西貴族,還是江南望族都得夾起尾巴做人,這就給了豪門出身的士子出頭的機遇。但即便如此,這些豪門後輩也要拜在一些朝廷重臣的門下做弟子。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誰也不能包管本身能永久身居高位。如果將來失勢,政敵抨擊,起碼另有弟子能夠幫襯一把,不至於偌大個家屬刹時顛覆,落得個分崩離析的了局。以是,隻要一個士子拜在了朝中重臣的門下,便被人視為這一脈的死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再無分立流派的能夠。這也算一種變相的捐軀吧。

不過看的出來這王維才學出眾,見地過人,便是今後混的再差,此時交友一番也不會有甚麼喪失。

“哈哈哈,徐之高見,看來這策論如此作答纔是最妥。”

說話的是個身著粗布挎衫的男人,他彷彿對青衣男人的談吐非常不屑,鼻孔中不時噴出寒氣。

“摩詰兄過獎了,不過是些奇淫技能,上不得檯麵的。”荀冉不過方纔被舉為孝廉,確切不幸虧正牌舉人麵前過於托大,隻順著對方的話應著。

“這位是齊奉,才學非常出眾,便連祭酒大人都非常讚美。”王維朝齊平令點了點,先容道:“不過他有些觀點過於陳腐,這倒是像極了祭酒大人。”

直至本日,他才明白,煩惱源於人對於本身才氣以外東西的巴望,恰好以本身現在的才氣還對它無可何如,無能為力。如果那東西唾手可得,便反而了無生趣了。故而販子巴望入仕,官吏巴望冊封,皇族巴望稱帝,帝王巴望長生......

一時候,芸渡酒樓內仙音渺渺,好似西方極樂。

荀冉便是汗青再不濟,也不會不曉得王維的大名。在汗青中的大唐朝,王維是河東蒲州人,掉隊士落第入朝為官,一心向佛,寄情山川,可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一代大儒。隻是現在荀冉所處的朝代隻是一個平行架空的朝代,一係列人物和汗青過程都和後代分歧,這王維以後的走向還真不好說。

“平令兄此言差矣,我大唐以武立國,固然自太宗以來開設策論,廣招天下賢才,但這不料味著國策產生竄改,武道也並未就此廢弛。”稍頓了頓,那青衣男人又道:“現在西域戰事又起,若不是四鎮的健兒們守家衛國,你們還那裡能在這芸渡酒樓高談闊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