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_第30章 吳太伯世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去魯,遂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曆之兄也。季曆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成用,以避季曆。季曆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三年,吳王闔廬與子胥、伯嚭將兵伐楚,拔舒,殺吳亡將二公子。光謀欲入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四年,伐楚,取六與灊。五年,伐越,敗之。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吳。迎而擊之,大敗楚軍於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

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為太宰。習戰射,常以報越為誌。二年,吳王悉精兵以伐越,敗之夫椒,報姑蘇也。越王句踐乃以甲兵五千人棲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而行成,請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曰:“昔有過氏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後帝相。帝相之妃後緡方娠,逃於有仍而生少康。少康為有仍牧正。有過又欲殺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德,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後遂收夏眾,撫其官職。令人誘之,遂滅有過氏,複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有過之彊,而句踐大於少康。今不是以而滅之,又將寬之,不亦難乎!且句踐為人能辛苦,今不滅,後必悔之。”吳王不聽,聽太宰嚭,卒許越平,與盟而罷兵去。

十三年,吳召魯、衛之君會於橐皋。

十五年,孔子相魯。

王闔廬元年,舉伍子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楚誅伯州犁,其孫伯嚭亡奔吳,吳覺得大夫。

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厥後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十二世而晉滅中國之虞。中國之虞滅二世,而夷蠻之吳興。大凡從太伯至壽夢十九世。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餘讀春秋古文,乃知中國之虞與荊蠻句吳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敗而亡王舟。光懼,襲楚,複得王舟而還。

適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於三家乎!”將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於難。”

侵占如晉,將舍於宿,聞鍾聲,曰:“異哉!吾聞之,辯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開罪於君以在此,懼猶不敷,而又能夠畔乎?夫子之在此,猶燕之巢於幕也。君在殯而能夠樂乎?”遂去之。文子聞之,畢生不聽琴瑟。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十三年春,吳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蓋餘、燭庸以兵圍楚之6、灊。使季劄於晉,以觀諸侯之變。楚出兵絕吳兵後,吳兵不得還。於是吳公子光曰:“此時不成失也。”告專諸曰:“不索何獲!我真王嗣,當立,吾欲求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專諸曰:“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公子將兵攻楚,楚絕其路。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柰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而謁王僚飲。王僚使兵陳於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公子光詳為足疾,入於窟室,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當中以進食。手匕首刺王僚,鈹交於匈,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乃以專諸子為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