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趙王新立,太後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彊諫。太後明謂擺佈曰:“複言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麵。”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體之有所苦也,故願瞥見太後。”太後曰:“老婦恃輦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間者殊不欲食,乃彊步,日三四裡,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後曰:“老婦不能。”太後反麵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起碼,不肖,而臣衰,竊垂憐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多少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讬之。”太後曰:“丈夫亦垂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覺得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太後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奠則祝之曰‘必勿使反’,難道計悠長,為子孫接踵為王也哉?”太後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之前,至於趙主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其近者禍及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長輩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故自讬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之計短也,故覺得愛之不若燕後。”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視之,出,董安於問。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以是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將大亂,五世不安;厥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彆。”’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間,間必有言也。”
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牛翦將車騎,趙希並將胡、代。趙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五年,惠後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二十六年,複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今王毋與天下攻齊,天下必以王為義。齊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儘重王義。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寵製於王也。於是趙乃輟,謝秦不擊齊。
七月,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故有長平之禍焉。
幽繆王遷元年,城柏人。二年,秦攻武城,扈輒率師救之,軍敗,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