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趙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為太子。
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國廉非常信平君。燕王令丞相栗腹約驩,以五百金為趙王酒,還歸,報燕王曰:“趙氏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王召昌國君樂間而問之。對曰:“趙,四戰之國也,其民習兵,伐之不成。”王曰:“吾以眾伐寡,二而伐一,可乎?”對曰:“不成。”王曰:“吾即以五而伐一,可乎?”對曰:“不成。”燕王大怒。群臣皆覺得可。燕卒起二軍,車二千乘,栗腹將而攻鄗,卿秦將而攻代。廉非常趙將,破殺栗腹,虜卿秦、樂間。
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屋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於荏,而功得逞。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樓緩曰:“善。”群臣皆不欲。
敬侯元年,武公子朝反叛,不克,出走魏。趙始都邯鄲。
趙氏複位十一年,而晉厲公殺其大夫三郤。欒書畏及,乃遂弑其君厲公,更立襄公曾孫周,是為悼公。晉由此大夫稍彊。
文子生景叔。景叔之時,齊景公使晏嬰於晉,晏嬰與晉叔向語。嬰曰:“齊之政後卒歸田氏。”叔向亦曰:“晉國之政將歸六卿。六卿侈矣,而吾君不能恤也。”
二十七年蒲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故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並傅王。是為惠文王。惠文王,惠後吳娃子也。武靈王自號為主父。
十六年,秦惠王卒。王遊大陵。他日,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異日,王喝酒樂,數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夫人而內其女娃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寵於王,是為惠後。
十六年,秦複與趙數擊齊,齊人患之。蘇厲為齊遺趙王書曰:
二十八年,藺相如伐齊,至平邑。罷城北九門大城。燕將成安君公孫操弑其王。二十九年,秦、韓相攻,而圍閼與。趙使趙奢將,擊秦,大破秦軍閼與下,賜號為馬服君。
七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李牧誅,司馬尚免,趙怱及齊將顏聚代之。趙怱軍破,顏聚亡去。以王遷降。
孔子聞趙簡子不請晉君而執邯鄲午,保晉陽,故書春秋曰“趙鞅以晉陽畔”。
晉定公二十一年,簡子拔邯鄲,中行文子奔柏人。簡子又圍柏人,中行文子、範昭子遂奔齊。趙竟有邯鄲、柏人。範、中行餘邑入於晉。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