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_第42章 趙世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趙衰卜事晉獻公及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驪姬之亂亡奔翟,趙衰從。翟伐廧咎如,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長女妻趙衰而生盾。初,重耳在晉時,趙衰妻亦生趙同、趙括、趙嬰齊。趙衰從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國。重耳為晉文公,趙衰為原大夫,居原,任國政。文公以是反國及霸,多趙衰戰略,語在晉事中。

敬侯元年,武公子朝反叛,不克,出走魏。趙始都邯鄲。

趙氏複位十一年,而晉厲公殺其大夫三郤。欒書畏及,乃遂弑其君厲公,更立襄公曾孫周,是為悼公。晉由此大夫稍彊。

太史公曰。吾聞馮天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廢適子嘉而立遷。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繆哉!秦既虜遷,趙之亡大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兵破嘉,遂滅趙覺得郡。

悼襄王元年,大備魏。欲通平邑、囗囗囗之道,不成。

靈公立十四年,益驕。趙盾驟諫,靈公弗聽。及食熊蹯,胹不熟,殺宰人,持其屍出,趙盾見之。靈公由此懼,欲殺盾。盾素仁愛人,嘗所食桑下餓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趙穿弑靈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為成公。趙盾複反,任國政。君子譏盾“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故太史乘曰“趙盾弑其君”。晉景公時而趙盾卒,諡為宣孟,子朔嗣。

二十年,秦王政初立。秦拔我晉陽。

趙襄子元年,越圍吳。襄子降喪食,使楚隆問吳王。

趙文、趙造、周袑、趙俊皆諫止王毋胡服,仍舊法便。王曰:“先王分歧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虙戲、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三王,隨時製法,因事製禮。法度製令各順其宜,衣服東西各便其用。故禮也不必一道,而便國不必古。賢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但是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且服奇者誌淫,則是鄒、魯無奇行也;俗辟者民易,則是吳、越無秀士也。且賢人利身謂之服,便事謂之禮。夫進退之節,衣服之製者,以是齊常民也,非以是論賢者也。故齊民與俗流,賢者與變俱。故諺曰‘以書禦者不儘馬之情,以古製今者不達事之變’。循法之功,不敷以高世;法古之學,不敷以製今。子不及也。”遂胡服招騎射。

今足下之賢行功力,非數加於秦也;怨毒積怒,非素深於齊也。秦趙與國,以彊徵兵於韓,秦誠愛趙乎?實在憎齊乎?物之甚者,賢主察之。秦非愛趙而憎齊也,欲亡韓而吞二週,故以齊餤天下。恐事之分歧,故出兵以劫魏、趙。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質覺得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徵兵於韓以威之。聲以德與國,實而伐空韓,臣以秦計為必出於此。夫物固有勢異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齊久伐而韓必亡。破齊,王與六國分其利也。亡韓,秦獨擅之。收二週,西取祭器,秦獨私之。賦田計功,王之贏利孰與秦多?

後三日,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於秦。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都會邑十七,願再拜入之趙,財王以是賜吏民。”王大喜,召平陽君豹告之曰:“馮亭入都會邑十七,受之何如?”對曰:“賢人甚禍無端之利。”王曰:“人懷吾德,何謂無端乎?”對曰:“夫秦蠶食韓氏地,中毫不令相通,固自發得坐而受上黨之地也。韓氏以是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禍於趙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彊大不能得之於小弱,小弱顧能得之於彊大乎?豈可謂非無端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其政行,不成與難堪,必勿受也。”王曰:“今發百萬之軍而攻,逾年曆歲未得一城也。今以都會邑十七幣吾國,此大利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