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公老,怠於政,不消孔子。孔子喟然歎曰:“苟有效我者,期月罷了,三年有成。”孔子行。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複也。
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玩耍,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郰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於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複善待,由是反魯。
子貢色作。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誌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絏當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敷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敷徵也。足,則吾能徵之矣。”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故書傳、禮記自孔氏。
來歲,孔子自蔡如葉。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他日,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於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發兵迎孔子,然後得免。
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喟然歎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開罪於孔子,故不興也。”顧謂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後數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康子曰:“則誰召而可?”曰:“必召冉求。”於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以是裁之。”子贛知孔子思歸,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雲。
“三人行,必得我師。”“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令人歌,善,則使複之,然後和之。
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係、象、說卦、白話。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如果,我於易則彬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