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成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罷了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賢人以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茲益恭,故鼎銘雲:‘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餘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其恭如是。吾聞賢人以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幼年好禮,其達者歟?吾即冇,若必師之。”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能夠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
是時也,晉平公淫,六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彊,陵轢中國;齊大而近於魯。魯小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齊,齊師侵魯。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雲‘匪兕匪虎,率彼郊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脩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脩爾道而求為容。賜,而誌不遠矣!”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旬日不進。師襄子曰:“能夠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能夠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誌也。”有間,曰:“已習其誌,能夠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沉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誌焉。曰:“丘得其為人,黯但是黑,幾但是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厥後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雲。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繁華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繁華,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泛博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