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第十四章 無懷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住民以處置農業出產為主。出土的炭化粟(小米)和稷(黍,又稱高粱,至今仍為首要的釀酒質料,現主產於東北和內蒙古,其糧食稱為高粱米),證明昌隆溝出土粟和黍的年代距今BC5700年,這是目前天下上發明最早的小米和高粱什物遺存。歐洲的小米應當是從東南亞通過歐亞草原通道傳播疇昔的。

其事蹟不詳。統治時候:BC6400~5000年,共400年。

這一期間(BC7000~5000年)的首要遺址以下:

骨器有錐、鏢、針等,磨製都比較精美,同時出土了中國最早的蚌裙服飾。

無懷氏,漢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管子·封禪》:“昔無懷氏封泰山。”晉陶潛《五柳先生傳》:“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無懷氏與葛天氏齊名,都是上古期間較為推許的朝代。無懷氏曾經封禪泰山。

“禮樂”是古時非常看重的國之大事,為中原文明之特性,有則為諸夏,無則為蠻夷。朱襄氏作瑟,與太昊作琴、女媧作笙簧、伶侖以竹子作樂器,在人類史上有首要意義。遵循前人的瞭解,朱襄氏發明瞭“五絃之瑟”,才使群生定、寒暑適、百物生、萬民安。

朱襄氏部落首要以河南淮陽為中間活動,而淮陽(古陳地)為伏羲故地,朱襄氏在這一帶活動有必然的事理。《古蹟.陵墓》中有,“朱襄陵,在柘城縣城東10裡有朱堌,上有寺以守焉。”傳聞朱襄氏身後,朱邑全境大家添土,墓大如丘,民氣所寄。此墓雖多次遭大水淹浸、沖刷,卻仍然仍舊。

出土了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昌隆窪玉器是迄今所知的中國年代最早的真玉器,它標記取社會大合作的構成。昌隆窪文明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文明。

朱襄氏為朱地百姓做了很多功德,以高壽109歲而終。厥後朱襄氏部落又傳了兩代,加上朱襄氏共三世,約莫共150年擺佈。即朱襄氏部落統治時候:BC5550~5400年。共150年時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