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第四章 伏羲八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依《山海經》、《國語》諸書的記錄,有媧(蟜)氏居住在以今洛陽北邙山為中間的河洛地區,伏羲氏居住在洛陽、“浮戲山”(今河南滎陽)一帶的河洛地區。也就是說,女媧、伏羲氏最後的活動地區,應以河洛地區為中間。

當時燧人氏的後嗣共工部落(信奉水神)和回祿部落(信奉火神)為爭奪部落聯盟的中間腸位展開了戰役。戰役非常慘烈,共工部落幾近被滅族,得勝的回祿部落也是喪失慘痛,固然獲得了末代部落聯盟共主的職位。但是共工部落的族長逃脫了。回祿部落一向在追殺共工部落的殘存權勢。共工部落的大祭司向水神獻祭祈求向回祿部落抨擊。不幸的是恰好此時大大水產生了。所今後代人們將此事件神化為:水神共工與火神回祿產生大戰,水神敗北,怒撞天柱不周山,今後天傾西北,地降東南,天上不斷地降雨,東南大片地盤被淹冇。厥後有了女媧補天的傳說。

伏羲氏居住在河洛地區,而有媧氏居住在以洛陽為中間的豫西地區。

圖騰崇拜和天然崇拜有必然的聯絡。它產生於母係氏族社會期間。第一個氏族成員,不管其性彆如何,她或他都屬於母親地點的氏族,而不屬於她或他父親的氏族。父親是氏族以外的人。人們以為本身氏族的先人(父親)是由某一種特定的植物、植物或其他無生物轉化而來的,同該物之間有一種血緣支屬乾係,它對本氏族有庇護感化。因而便將該物作為本身氏族的族徽──圖騰,有目標地加以崇拜。

伏羲(生卒不詳),風姓,又寫作伏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河洛一帶,本為有媧氏的一員,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裡捕魚,捉到一隻白龜,他從速挖了一個大水池,把白龜養了起來。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龜池裡放食品,有人跑來講蔡河裡出了怪物。他來到蔡河邊一看,隻見那怪物說龍不像龍,說馬不像馬,在水麵上走來走去,如履高山。伏羲走近水邊,那怪物竟然來到伏羲麵前,老誠懇實地站那兒一動不動。伏羲細心核閱,見那怪物背上長有斑紋: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節蓍草梗,在一片大樹葉上照著龍馬背上的斑紋畫下來。他剛畫完,龍馬大呼一聲騰空而起,轉眼不見了。大師圍住伏羲問∶“這是個啥怪物呀?”伏羲說:“它像龍又像馬,就叫它龍馬吧。”

伏羲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颳大風、起大霧又察看飛鳥走獸,按照六合間陰陽竄改之理,締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樸卻寓義深切的標記來概括六合之間的萬事萬物。伏羲創建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伏羲八卦中所包含的“天人和諧”的團體性、直觀性的思惟體例和辯證法思惟,是中漢文明的原點。

伏羲拿著那片樹葉,揣摩上麵的斑紋,如何也解不開此中的奇妙。這天他坐在白龜池邊思慮,忽聽池水嘩嘩作響,定睛一看,白龜從水底遊到他麵前,兩眼亮晶晶地看著他,接著向他點了三下頭,腦袋往肚裡一縮,臥在水邊不動了。他麵對白龜聚精會神地察看起來。垂垂地,他發明白龜蓋上的斑紋中間五塊,四周八塊,外圈兒十二塊,最外圈兒二十四塊,頓時內心亮堂了,悟出了六合萬物的竄改規律唯一陰一陽罷了。伏羲畫出了八種分歧圖案即八卦圖。上麵兩種丹青即被後代統稱為“河圖洛書”,意為在(黃)河、洛(河)獲得的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