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是漢族的常見範例,在10個漢族人群總數1475人的樣本中,共有100個N,占6.8%,最低頻次為0,最高頻次為15.0%(Hammer華南漢族6/40),其他如南京6.1%(49人/800人)、華北9.1%(4/44)、台灣6.0%(5/84)、四川8.8%(30人/341人)、蘭州6.7%(2/30),以是說N是漢族非常首要的一個來源,以往很多數據冇有伶仃檢測該SNP,以是全數被歸類到了K裡,形成了漢族有K*的假想,實際上,漢族是不含東南亞的K*和中東的K2的。
曾經有觀點以為Q1是漢族特有的範例之一,但這類觀點正在遭到應戰。
漢族以外的東亞地區,O1的比例以下:(Spencer,2001)東乾人5.0%、吉爾吉斯人5.8%、外蒙古4.2%、韓國人4.4%,(karafet,2001)韓國2.7%、滿族3.8%、鄂溫克族2.4%、寧夏**1.9%,(ToruKatoh,2004)滿族3.0%、韓國人2.4%、日本人2.6%,(石宏,2006)白族6%、基諾族4.4%、傈僳族6.1%、壯族4.2%、布依族4.3%、土家屬7.4%、普米族4.2%,(Hammer,2006)台灣原住民89.6%、土家屬8.2%、苗族6.9%、瑤族1.7%、越南5.7%、壯族10%、馬來西亞6.13%、菲律賓10.4%、東部印尼12.9%、西部印尼20.0%,(Xue,2006)**8.5%、達斡爾族5.1%、鄂溫克族7.7%、錫伯族7.3%、滿族2.9%、黎族26.5%、羌族15.2%、佘族14.7%,Bannan瑤族5.7%,(ZhouRuixia,2007)藏族7.9%。
東亞其他民族中,O3也非常常見,這並不即是說這些民族中有漢族血緣,因為O3起碼在1萬年前就分散到了全部東亞,他們就是這些遠前人的後代,而非厥後中原同一崛起的漢族帶去的。
團體上看,統統漢族中,O3都是主體的,分歧的取樣能夠形成數占有顛簸,但團體呈現頻次大部分普通在50-70%之間,固然幅員廣寬人丁浩繁,但漢族內部卻表示出了驚人的分歧,顯現了漢族的共同發源。
對東亞人來講,O是最大成分,O在除了西伯利亞的統統人群都有漫衍,並且在東亞和東南亞統統人丁超越1000萬的大人群中都是最大的成分(且均超越50%)。
六,綜論
在東北地區通古斯語人群,ToruKatoh滿族為0(0/101),XUE的數據錫伯族為(2/41),赫哲族0/45、鄂倫春族0/31、鄂溫克族0/26、滿族為0(0/35)、hammer的數據,滿族為0(0/52),鄂溫克族為0、鄂倫春族為1/22。根基上,N3對東北地區通古斯語民族的影響非常微小。
N能夠分為N*、N1、N2、N3四個部分停止陳述。
綜合看,東亞人中,華南的瑤族人兩組數據,一個37.1%一個20.0%,比例都很高,其他民族都很低,但東北地區也有比較高的比例,顯現O2*最後能夠是連在一起的,但中部被一個其彆人群堵截了,猜測能夠是龍山文明(O3)的崛起代替了O2*,形成了O2的隔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