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東亞人類分佈(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綜合看,東亞人中,華南的瑤族人兩組數據,一個37.1%一個20.0%,比例都很高,其他民族都很低,但東北地區也有比較高的比例,顯現O2*最後能夠是連在一起的,但中部被一個其彆人群堵截了,猜測能夠是龍山文明(O3)的崛起代替了O2*,形成了O2的隔斷。

N和O是姊妹範例,約莫在3萬年和O分化,並在距今2~1.5萬前從東亞解纜,進入西伯利亞和東歐。

明天10億漢族的絕大多數,都是5000年前中原原始住民的直係後代。主體是仰韶文明和龍山文明的O3(兩種文明住民的父係成分不異),O3也就是來自中原仰韶文明和龍山文明的住民構成了各地漢族父係遠祖的賽過性絕對多數,其次是河北的磁山文明的O1,紅山文明的O3、O2和O1,和良渚文明的O1,其次另有湖北大溪文明和江西吳城文明的O2a,明天廣漠的中國土地,仍然為5000年前中國太古土著住民的子孫所占有。

應當說,目前公佈的絕大部分數據裡的Q1都來自漢族(目前論文數據裡找到的大抵在300個擺佈,有270擺佈來自漢族),複旦2002年的數據,北方漢族1054小我有60個Q1,占5.7%,南邊漢族652人中有10個Q1,占1.5%。如馬明義的四川漢族數據,341小我中有9個Q1,占2.6%,luchuncheng的南京漢族中,800個漢族有24個Q1,占3.0%,Zerjal的數據中,北方漢族Q1為4.5%(2/44),台灣漢族1.2%(1/84),Nonaka的台灣為1.1%(2/183)。

N*是漢族的常見範例,在10個漢族人群總數1475人的樣本中,共有100個N,占6.8%,最低頻次為0,最高頻次為15.0%(Hammer華南漢族6/40),其他如南京6.1%(49人/800人)、華北9.1%(4/44)、台灣6.0%(5/84)、四川8.8%(30人/341人)、蘭州6.7%(2/30),以是說N是漢族非常首要的一個來源,以往很多數據冇有伶仃檢測該SNP,以是全數被歸類到了K裡,形成了漢族有K*的假想,實際上,漢族是不含東南亞的K*和中東的K2的。

C是其次大的,特彆是對北方人群來講,在蒙古和西伯利亞通古斯人中都超越了50%,但除了蒙古和哈薩克外,統統C占主體的民族人丁根基都不超越10萬,很多都是遊牧和打獵的幾千人構成的小部族。

中國境內其他民族的數據另有:傣族21/112、黎族1/31、壯族8/28。

在漢族以外的漢藏語人群中,Q1也有發明,如董永利2005年白族發源一文中,在白族6.7%(2/30)、土家屬3.1%(1/32)、藏族2.2%(1/46),如文波在摩梭人一文中,普米族為2.1%(1/47)。能夠說,在漢族以外,Q1也是存在的,首要漫衍在西南漢藏語住民中,Q1不該該簡樸的當作漢族獨占。

Q1是指漢族特有的M120,在2008寫做Q1a1。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