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疏_第32章 (3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此諸眾生。縱其本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統統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恒河沙阿僧祇不成說不成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離 雖不作福。受持力故佛與之福。既與同生。仍稟教行。則何福而不集乎 五眾行成績

複有無量山神海神統統地盤水陸空行萬物精隻並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頓首。而白佛言。我亦庇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山嶽海瀆五土神等。天神地祇。虛空水陸各有主者。並物怪等 六藏王眾二。一述化意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癡頑。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 正熏修者。由持清禁複假密言。內魔不興。外障不起。以此修禪。更天真僻。快然獲益其大矣哉 二正請

亦說此咒名如來頂。汝等有學未儘循環。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此咒總攝諸佛秘藏。具足萬行。是故學者不持此咒而得成道。不成得也 二勸眾生受持三。一總勸受持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複兵器賊難鬥諍。兼餘統統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統統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扶養。令其群眾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統統災厄悉皆毀滅 支提雲可扶養處。脫闍雲幢。尚能卻業。豈不能除人間小難。故悉滅也 十年豐障消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天下眾生 一真之體。湛寂圓明。非真非妄。名相都絕。生界斯泯。既眾生天下不立。佛及出世誰名。以眾生妄彆離。有佛有天下。若了真法性。無佛無天下。斯則一真法界。本無職位也 二敘二相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聰明者令得聰明。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菩薩行門。隨行則具。今不可而備。蓋神咒之力。具足萬行。斯言不誣矣 六輕重罪滅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刹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無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人。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扶養。劫劫不生貧困輕賤不成樂處 第一劫者發心修行之初時也。洎乎菩薩最後身時。故名後身。於此中間不落雜類。或生人中亦非貧賤。以持尊勝法故身尊勝也 四諸功德聚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侍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安閒天。求其便利。終不成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家屬。欲來擾亂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如同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欲界第六名大安閒。即魔所居處。常惱修行不令成績。若善心樂修。即不在製限。餘者皆製。此大神咒。本是修三昧者最上勝緣。故持此咒。能卻諸惡。能集眾善。愚蒙罔知斯旨。見持咒者。常常興謗謂非修行。未有一佛不由此咒而得成道度眾生矣。如上所說。請細覽之。以革斯弊 大文第四。示職位階差者。既解通行備。內德畢充。複假密言。外援道力。表裡相濟。豈徒然哉。必序階位耳。然位有因果。惑有粗細。智有明昧。斷有淺深。證有分滿。用有好壞。苟昧斯旨非真修行。墮增上慢。以我教中隨進德求學勝劣分歧。故曆五十七位漸入漸深。分歧外道天魔都無位次。若不預辯。涉進乖源。既昧斷證。錯認少得便覺得足。如第四禪寡聞比丘。妄認生謗墮阿鼻獄。事非輕小。故須明示免招大過 文二。一阿難叨教二。一述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