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苦樂心滅。敵對則亡。形待既無。故雲不交。不交則無煩也。初滅苦樂二形待心。雜修初品。稍離定障。名為無煩。煩即障也。然下天亦離苦樂不名無煩者。以凡夫人忻厭暫伏非是永斷。今約畢竟不生。故得此名也 二無熱天
阿難。人間統統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聰明 此總明修心之人須假禪定然後發慧。定慧均平方稱靜慮。若不爾者。不得名禪。意顯此四位中皆因禪慧。然於此中所伏惑習差降有異。故分諸天。下自辨釋。或可此文約人間人不修無漏禪定不發無漏正慧。遂感四禪果報不能出離。凡夫雖曰修禪。但是有漏六行事觀不離虛妄不名禪那。以下文雲。此三勝流雖非正修真三摩地。又雲。但能執身不可淫慾等。又下結雲。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產生妄有三界等 二列釋四。一初禪二。一釋三。一梵眾天
天下身心統統圓淨。淨德成績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前雖徹意地樂。止在身心未名為遍。今則遍於依正。樂淨圓融。天下身心無處不遍。殊勝妙樂以成淨德。言勝托者即此淨樂。是彼行者所依勝處。證此樂故名之為歸 二結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已伏欲惑。故雲欲習既除。得上初禪放心閃現。故雲離欲心現。此結上也。於諸下正明此天。於定共戒愛樂隨順梵行成績防非不失。此則兼護律儀淨戒成德匡弼梵主。故名梵輔 三大梵天
阿難。此中複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風俗俱時滅儘。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九品風俗者。即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各九品也。種現俱無。名為滅儘。此是賢人斷。故名滅。非同凡夫暫伏名滅。風俗既無。苦樂雙泯。離下界係。故無卜居。然未進斷第四禪惑。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彆立居處。以修禪時漏無漏雜。故此彆居。俱舍論說。雜修靜慮五品分歧。生五淨居。五品彆者。謂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行相如彆 二釋相五。初無煩天
阿難。是等皆於人中煉心。不修改覺。彆得心機。壽千萬歲。停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循環妄圖。流轉。不修三昧。報儘還來。散入諸趣 心機謂長生之理。即上十種修煉之法也。言人中者。以仙趣無彆總報。即於人身總報果上。加之前來十種修煉。轉成仙也。妄圖不真終隨業墜 六天趣二。一列釋諸天三。初欲界二。一列釋六。初四天王天
阿難。諸人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間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以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不求常住即不修改覺也。無定力故不能捨愛。有善戒故心不流逸。善根力故心澄身明。此則澄瑩欲心產生明性。此性命終。生須彌半。鄰日月宮。統統天眾皆此天管 二忉利天
長水沙門子璿集
二色界者。以此界中依正二報色法殊勝。從勝為名也。通名梵世者。梵是淨義。離欲染故。禪所生故。異散動故。此界總有一十八天。若俱舍雲。三靜慮各三第四靜慮八。即除無想也。依大眾部。與今經同。即加無想 文三。一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