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窮空。不儘空理 滅色取空。非真空性。妄謂為儘。故雲不儘。以不能灰滅心智故。言此等者總指四天也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若從無想。用有漏道忻上厭下。漸至非想。認此有漏作有為解。便謂涅槃。至此不進。以不廣聞聖教不辨諸禪漏與無漏修證行相。壽終隨業必入諸趣也。言從無想來者。應是廣果天來。與無想同地。對五聖天名為外道。是外道類。故雲從無想來。若實入無想。必然退墮更不學習。準經論釋。無想外道業儘必墮。無上生義故 二辨異王臣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儘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純是禪定善想所感。無有情慾所對。故雲獨行無交。另有色礙。故雲未儘形累 三無色界。此四無色無業果色。定多慧少。厭下色礙。想無邊空。次厭空處。乃至厭無統統。以非想非非想為究竟涅槃。有此四種分其位次。雖無業果色。然有定果色為識所依。此大乘說實有處所。若俱舍說。無色界無處。由生有四種。依同分及命。令心等相續。餘經說。有無色有情佛邊聽法淚下如雨者。此約大乘有定果說。前文亦說無色界天發願護咒也 文二。初列釋二。一正明感報二。初指轉意不入
阿難。不竭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產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 殺盜淫三隨人彆造。名各各私。所造攸同。故雲同分。業苦相對必無整齊。故雲定處。即所感處也。既稱為妄。雲何有因。故無尋究。此即結答前文為有定處為複天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之問也 二勸除斷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沿。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究竟鞠窮也。群幾者群有之幾微也。即去無入有。有理未形之謂也。今此一天。窮到色理未形之際。故雲究竟群幾。窮色性性者。性體也。推至色性之元體也。二句 意。前多此例。或前句窮緣色等識。後句窮所依大種。劑此一天即入空處。故雲入無邊沿。以空又是大種之所依。故名色究竟。如馬勝問佛。四大性當於何位滅儘無餘。佛雲空處近分。正在此天也 三結勝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儘。定性現前。無業果色。今後逮終。名無色界 身心滅儘者。色身必儘。其心若儘非儘。妄謂為儘。定性現前者。有定果色。若無此色。四心何依。故知有也 二總結虛妄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儘中發宣儘性。如存不存。若儘非儘。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初二句指所依體。初句雙標。識性者標有細想也。不動者標無粗想也。次句轉釋不動義。前無統統處。猶用心窮研。令不緣識心與無統統法呼應。今此一天。研窮心滅。伏令不動。故雲以滅窮研。於無下正釋行相。是依此識不動之處。故雲於無儘中。辨為非想。故雲發宣儘性。雖見儘而識在。故雲若儘非儘。雖見在而不起。故雲如存不存。由此義故名非想非非想也。此即第六識粗想不起。仍有細分及賴耶流注不息。故約此義以立其名。準俱舍雲。前三無色從如行得名。此有頂地約當體立稱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無統統處想如癡有想處如癰如瘡。即舍無統統處。緣念非有想非無想之法。心與此法呼應。故雲非有想非無想也 二總辨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