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占欽聞。不能知見。如當代間。郊野深山聖道園地。皆阿羅漢所方丈故。人間粗人所不能見 梵雲阿那含。此雲不還。此天是彼聖所居故。亦名淨居。非同凡夫有漏住故。以定力殊勝依報亦勝。同活著間境地各彆。舉例可知 三總結
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複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修妙觀智滌內垢障。故雲洗心。由魔引發彆離念著。故名非正。陰魔等者。常說四魔。謂煩惱魔存亡因也。陰魔死魔存亡果也。天魔存亡緣也。今雲鬼神等即天魔屬。若涅槃雲。皆是先世犯初重禁乃至餘篇而現者。此則業因種子被激而生也。是故行人先須明擇 二取少證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統統處 空處無色而存空。識處亡空而存識。皆名統統。今此空識俱亡。故雲空色既亡識心都滅。此二句先破三法也。十方下。正明行相。十方者諸法也。所緣色空識心等法一無所存。故雲寂然。所緣既寂能緣不可。故雲迥無攸往。以行人厭患於識三世之識無邊沿多則散能破於定。故舍緣識。轉心依無統統法。心與無統統法呼應。名無統統處定。然今修大乘者多濫此定。但統統無著心無所寄都無一物便是大乘。如頑空無異。而不知。善能了達諸禪境地。斷伏曆然道品次第。如大圓鏡鑒於萬象不差不錯。方是大乘真修禪也 四非非想處
阿難。不竭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產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 殺盜淫三隨人彆造。名各各私。所造攸同。故雲同分。業苦相對必無整齊。故雲定處。即所感處也。既稱為妄。雲何有因。故無尋究。此即結答前文為有定處為複天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之問也 二勸除斷
汝等有學緣覺聲聞。本日轉意。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 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 真修行法。即前二決定義觀音觀門內戒外咒兼前正解。俱是修行入覺之體例也 二示迷顯失二。初認魔境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機弩牙也。括筈也。箭受弦處也。皆喻獨一舍心。縱任安閒遊諸等至。故雲獨行。不與違順二境呼應。故雲研交無地。此天以中品雜修靜慮。慧用清虛。皆離定障。漸得清冷。名為無熱也 二善見天
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世無殺盜淫 此示妄圖隨業也
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轉意鈍阿羅漢 即從色究竟天。舍厭成績。覺身為礙。銷礙入空者。既不能發明聰明頓斷上惑成無學果轉意向大。即以無漏聖道漸次厭舍。隨定感果。生此四天。受劫數報。方斷有頂地惑成阿羅漢。故名為鈍。言不轉意者。且約對前利根者說。非畢竟不回。已如前說
若於舍心發明聰明。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轉意大阿羅漢 此正明轉意也。若於有頂禪中。故雲舍心。發無漏智。頓斷上界四地三十六品俱生煩惱。便證無學。仍又轉意向大乘道。更不入於空識等處。以無上地惑故。然轉意入大。有深有淺。但隨破惑有深淺耳。此類還是樂慧那含。故得慧光圓通便出塵界 二辨入者類殊二。一彆明四天四。初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