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 前塵之相本自虛妄。從識變生。如同影象。而複引發念想。緣慮名之為心。心之與境二俱虛妄。此心及境即真如海中一浮漚耳。故下文雲。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情妙心中所現物。浮塵既現。實體即隱。能覆能暗。故雲惑汝真性
非無即相 指次過也。非無有體也。體若必有。即在統統。故雲即相
普佛天下六種震驚 三種人間不離本覺。名佛天下。四大分湛。諸根妄生。故雲六種。無明堅厚。土石成形。震驚既屬佛光。妄本必為智拔。六震驚相。如華嚴說
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亮拳。耀我心目 佛手金光。耀我心目。此即心目俱見 三再審誰緣
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 若汝於身立中位者。身有中邊。若居身中。與內何彆。應合見內。若就身邊。邊則非中。便有自語相違過也 二在處不定破
若遍體者。同前所挃 破遍也。挃一支時四支應覺。故雲同前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世死 奢摩他即出世死到涅槃之門路也
佛告阿難。統統眾生從無始來。各種倒置。業種天然。如惡叉聚 凡夫外道常等四倒。聲聞緣覺無常等四。故雲各種。無始無明熏習成種。種必有果。子子相生。熏習不竭。如線貫珠次第相連。名惡叉聚。惡叉梵語。此雲線貫珠。經雲。諸法於識藏。藏於法亦然。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應法師雲。惡叉樹名。其子形如冇食子。彼國多聚以賣之。如其間杏仁。故覺得喻。喻惑業苦也
有不著者。不成名無 若此不著之心是有體者。則不成言不在統統。無猶不在也 三雙指二過結責前非
阿難言。如來當今征心腸點。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能推之心。攀登妄圖。存亡輪轉是此為根。剛強既深。河沙叵算。故今呈露必待廢除 三頓嗬令問
蒙佛慈愛。雖今削髮。猶恃憍憐。以是多聞未得無漏 見惑雖除。俱生全在。至下方得第二果故
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目睹 舉拳初問便言耀我心目。再審誰見。又卻獨不言心。意引推征明露妄圖。師資善巧。共破執情。善哉大權。懸知本日 四彆推心見
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 引喻難也。如人間人稱見外者。必待出門方名流見。若人居室。門豈自見。門眼也。民氣也。汝稱目睹。理恐不然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此下皆谘求法要恭敬之儀也。梵漢兩儀。聽眾鹹坐。欲有叨教。從座而作。如禮請益則起。更端則起。將有承聽。必須複坐。經有退坐一麵。儒有居與汝言。皆令攝儀受法無謬也。言座起者。從法空體起悲濟用也
今複問汝。立即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 地水火風空輪各對一指。又一一指端有千輪相。故雲輪指。屈指問見。意欲推心 二約見以詶
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六破中間二。一引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