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第二十二章 貴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現在的李愔不過四歲,那裡曉得甚麼叫做質子,那裡曉得李恪一去便需數載,隻當兄長要如昔日普通出宮肄業,每到傍晚時又能回宮同他玩耍。

李恪早知楊妃會這麼,回宮的路上也早已想好了,李恪俯身拜道:“恪兒一向想往漠北遊曆,隻是苦無良機,此番得知有此機遇,心中甚喜,便向父皇請命了,恪兒不肖,望阿孃勿怪。”

楊妃並未接李恪的話頭,隻是問道:“為質之事事關嚴峻,你為何擅做主張?”

而現在,因為李恪自請為質的原因,李世民竟在武德九年底便將貴妃之位冊給了楊妃。現在看來,隻要楊妃本身恭謹些,不出大的岔子,韋妃是與貴妃之位無緣了。

李恪為質,便要前去突厥,今後與楊妃相隔千裡,存亡難料,這世上哪有如許的說辭,能叫她真的寬了心的。

“阿孃呢?”李恪曉得瓶兒在此必是奉了楊妃的意義,因而問道。

李恪前腳自請為質,中間不過隔了不到半個時候,後腳李世民的冊封聖旨便送到了宜秋宮,這兩份冊封聖旨的啟事天然就顯而易見了。

大唐後宮,除母範天下的皇後外,便以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的四妃為尊,貴妃更是四妃之首,六宮以內,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愔冊為梁王的聖旨倒還好說,李愔畢竟是皇子,冊封親王不過是遲早的事情,早一些遲一些倒也無甚緊急,不過楊妃被冊為貴妃的聖旨就不普通了。

李恪與李愔,乃是遠親的兄弟,亦是血濃於水,骨子裡自有一種親熱。

李恪拉過李愔的手,對李愔道:“阿兄明日便要外出遠遊了,你在宮中需得好生貢獻阿孃,待阿兄他日回宮,再與你玩耍。”

李世民冊封楊氏為貴妃,李愔為梁王,乃是直接走的中旨,未經中書、門下二省,如果細心計算起來,宰相天然是能夠提出貳言的,但現在關頭,誰又會這般不見機站出來,故而這道聖旨倒也是天下承認的了。

“誥皇子之寵,禮絕於諸侯,帝王之製,封殊於各國,爰自前代,茲義存焉。有天子六子愔,岐嶷夙成,聰明天假,孝友忠敬,溫文惠和,今可連允宜,胙茲茅土,光彼盤石,永固鴻業,式繼維寧,可封為梁王,食邑千戶,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

“兒恭喜阿孃得封貴妃,入四妃之列。”李恪一入內殿,隻口不提質子的事情,開口便對楊妃賀道。

而在唐史上,若非李恪的原因,韋妃也恰是在貞觀元年被李世民冊為貴妃,一立便是二十餘年。

李恪走到了李愔的身邊,摸了摸李愔的頭頂,待哄得李愔不哭。

李恪被楊妃攬在懷中,感受著周身的溫度,鼻尖一酸,眼眶竟也一下子潮濕了起來。

當李恪分開崇仁殿,回到宜秋殿時,楊妃已經獲得了李恪請纓為質的動靜,與這個動靜一同而來的另有李世民的冊封聖旨。

瓶兒低頭看了眼一向被她視若親弟的李恪,眼眸中閃過一種龐大的神采,既有垂憐,也有不忍。

瓶兒道:“娘娘已在內殿等待,特地叮囑奴婢,隻要小郎一返來,便立即領疇昔。”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