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第十七章 仙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王玄策回道:“眼下殿下雖外放揚州,但依陛下的意義,殿下在揚州最多也就是三年五載的事情。殿下之心,當在天下,而非東南一隅,為何為了爭一時是非,平增事端。”

婢女聽了仙孃的話,頓時明白了過來,對仙娘道:“以是娘子對李恪提及漕運和鹽幫也是用心為之了?”

婢女見仙娘起火,忙解釋道:“婢子不敢,隻是李恪之父於娘子有殺父之仇,李恪乃仇敵之子,娘子方纔為何要饒了他?”

在揚州,船行靠水用飯,便是漕運的骨乾,而跟著船行大興,船行所凝集不止是河船,另有船工,以及上萬來往各地船埠挑運的苦役腳伕,故而船行在揚州很有幾分權勢,仙娘這麼說倒也在理。

王玄策道:“臣雖非南人,但暮年尚未退隱前亦曾遊學天下,揚州鹽商權勢之巨,臣早有耳聞。百姓每日所食,一日不成無鹽,鹽乃東南之基,若鹽亂,則東南亂,東南亂,則天下不治,殿下此去揚州,待鹽商千萬粗心不得。”

仙娘說鹽幫在揚州權勢極大,天然也是對的。

仙娘轉頭看了眼婢女,不滿地問道:“你是在教我做事嗎?”

鹽商雖非官吏,但卻比官吏更能定奪處所的安穩,王玄策的意義不過就是要李恪對揚州的鹽商多幾分謙讓,以免引得揚州動亂。

婢女問道:“娘子當真信了左遊仙的話?”

王玄策之言非常老成,就好處衡量而言倒也中肯,不過李恪卻有著本身的考慮。

李恪同王玄策正在思慮揚州之事,而在另一邊,仙娘已經帶著她的婢女回到了本身的花船當中。

鹽亂不得,漕運也一樣亂不得,今時分歧昔日,現在南北運調,糧草絲綢等物貨週轉,已然水陸並重,如果漕運亂了,江淮水道也就亂了。

仙娘眼中閃過一絲恨意,咬牙道:“該,當然該,我恨不得將他們李家全族撲滅,隻是他如果現在便死了,李世民必將大怒,到時徹查揚州高低,重兵扼守,我的大計豈不就敗了。”

仙娘道:“當初殺了我父的是李世民,又非李恪,何必急於殺他?”

仙娘點了點頭道:“白虹貫日,禍在東南,異象一出,李恪便南下之官,豈不恰是應了此事,左老乃當世高人,你口中不得怠慢。”

仙娘點頭道:“漕運和鹽幫的人,在揚州一向同我作對,但他們權勢太大,我動不得他們。此次如果能借李恪之手對於他們,自是最好。”

王玄策最善者,縱橫之道,李恪誌不在揚州,在王玄策看來,鹽商天然也與他無甚相乾。

西漢之初,國力疲敝,故自西漢以來,因鹽之巨利,鹽業大多官營,以豐國庫,而自隋開皇三年今後,國庫豐實,官府便將鹽利放歸官方,不以官營,亦不征鹽課。

自隋後,運河修成,北起幽州,過洛陽、揚州,南至蘇杭,一應貨色,不管大小宗,大多自水路而運,陸路反倒更加地少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