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第十七章 仙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大唐立國未久,未免與民爭利,倒黴東南安穩,故而唐廷亦隨前隋舊例,不涉鹽事,販鹽巨利儘入鹽商之手,淮南鹽商之富,更是甲於天下,乃至到了能夠決定東南半壁的安穩的程度。

自隋後,運河修成,北起幽州,過洛陽、揚州,南至蘇杭,一應貨色,不管大小宗,大多自水路而運,陸路反倒更加地少了。

至於鹽幫,那便更是如此了。

仙娘眼中閃過一絲恨意,咬牙道:“該,當然該,我恨不得將他們李家全族撲滅,隻是他如果現在便死了,李世民必將大怒,到時徹查揚州高低,重兵扼守,我的大計豈不就敗了。”

王玄策想了想,對李恪道:“漕運分歧於鹽,鹽之要,在貨,而漕運之要,在人,漕運船行能有本日,靠的除了那些船隻,更多的還是船埠上的伕役腳役,他們雖是販子百姓,但把萬人聚於一處,便極是不易了,殿下想要對於他們,當用利以分之,便可一一擊破。”

――――――――――――

婢女道:“娘子覺得李恪能撤除鹽幫和漕運之人嗎?”

運河其長千裡,路子州縣數十,北段以東都洛陽為中,而過了濟州後,便是以揚州為中,是以漕運最為富強的天然也是洛陽與揚州兩處。

在這短短數年以內,李恪與其設法賽過鹽商,與他們爭長較短,倒不如結好他們,一來可保東南安穩,二來也可為本身平增一分權勢。畢竟鹽商再強,李恪乃是皇子,明麵上他們也不敢猖獗。

【看書福利】存眷公家..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王玄策道:“臣雖非南人,但暮年尚未退隱前亦曾遊學天下,揚州鹽商權勢之巨,臣早有耳聞。百姓每日所食,一日不成無鹽,鹽乃東南之基,若鹽亂,則東南亂,東南亂,則天下不治,殿下此去揚州,待鹽商千萬粗心不得。”

天下之重,無出鹽鐵。

鹽商雖非官吏,但卻比官吏更能定奪處所的安穩,王玄策的意義不過就是要李恪對揚州的鹽商多幾分謙讓,以免引得揚州動亂。

婢女聞言,不解地問道:“李恪也是李唐宗室,莫非在娘子看來,李恪不該死嗎?”

婢女問道:“娘子當真信了左遊仙的話?”

王玄策回道:“眼下殿下雖外放揚州,但依陛下的意義,殿下在揚州最多也就是三年五載的事情。殿下之心,當在天下,而非東南一隅,為何為了爭一時是非,平增事端。”

鹽亂不得,漕運也一樣亂不得,今時分歧昔日,現在南北運調,糧草絲綢等物貨週轉,已然水陸並重,如果漕運亂了,江淮水道也就亂了。

在揚州,船行靠水用飯,便是漕運的骨乾,而跟著船行大興,船行所凝集不止是河船,另有船工,以及上萬來往各地船埠挑運的苦役腳伕,故而船行在揚州很有幾分權勢,仙娘這麼說倒也在理。

關中糧草半賴江淮,江淮水道一亂,關中乃至有斷糧之危,如許的惡果就算是李恪也接受不起。

揚州船行極多,大小數十,船行多了,人多了,心天然就不齊,以利分化,天然就不是難事,王玄策此言倒是與李恪所想不謀而合。

仙娘轉頭看了眼婢女,不滿地問道:“你是在教我做事嗎?”

王玄策之言非常老成,就好處衡量而言倒也中肯,不過李恪卻有著本身的考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