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謀國_第四十七章 大周太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以後,袁安便問道:“殿下,招臣來所為何事?”

這寺人是當今太子的近侍,姓李,名國泰。

東宮,又一個耳熟能詳的地名。

東宮的殿門外,數名持戟的衛士當中,一個寺人站在那。

人有朝夕禍福,此事古難全。

這寄意雖好,可世事卻難料。

袁安說完,又問向柴鈺道:“殿下,崔曉可有手劄寄來?”

隨後,從內裡傳出了一個降落的男音:“讓袁先生出去。”

這二字,拆開來解,便是長治久安之意。

張擇端聽了,便說道:“承平兄,本日崔煥進了京,你可曉得?”

袁安一進書房,便見到書房正中站著一人。此人留著短鬚,麵相刻薄,著淡黃色金龍袍服,恰是當今太子——柴鈺。

這是其中年人,身著紫色大科朝服,束金玉帶,明顯是位朝中官員。

張擇端出自河東張家,字正道。

這一天,在綿綿的秋雨下,一隻車隊從南邊而來,駛入了這座宏偉的大周都城。

柴鈺冇有答話,隻是搖了點頭。

崔曉身為外官,追求入中樞,必然是要尋乞助力的。

他這聲一出,書房內的說話聲就斷了。

“娘子,到了。”

此時,有宮人聞聽到了他的咳嗽聲,倉促走了出去。

這府邸的匾額上,寫著‘崔府’二字,宣示著其間仆人的來源。

這一日,秋雨順著東宮屋簷滴淌,一個身著朝服的官人正在門廊下倉促而行。

這些人都是經年繁忙之人,對太子府內的事情很難兼顧到,故而太子府中很多事情都是由張、袁二人措置,他二人也便是太子柴鈺的親信之人。

他享用著至尊繁華的同時,也在接受著彆人冇法設想的痛苦。

柴鈺歲齒不過二十有五,可因這病,卻顯得比凡人要衰老了很多。

兩人這便進了這太子東宮,一起下去,就到了宮中的一間議事間。

李國泰聽罷,也客氣點頭道:“張先生客氣,您這就隨我來吧。”

兩人丁中的崔煥,字明正,乃是揚州多數督崔曉的嫡次子。

而崔煥此時入京,便是來替父打理此事的,這一點,在場三人都清楚。

見袁、張二人還站著,他便又道:“二位先生,都坐吧。”

這座宮殿因在皇宮以東,故而由此得名。

長安,一個在汗青長河中,頻頻呈現的地名。

當明天子是頓時得的天下,柴鈺的病根便是在那金戈鐵馬的日子裡落下的。因當時的忽視,現在一到秋冬,柴鈺就會鬨起肺病,經年如此,如何醫也醫不好。

車隊停止,進了長安的裡坊中,最後停在了一座府邸前。

現在大周朝堂,一者天子,二者太子,三者便是晉王柴鑠。

“有勞,李公公久候了。”袁安客氣的拱手道,“煩請李公公帶路,我這就去見殿下。”

此人左顧右盼,皺著眉頭,似在焦急。

一個侍女站在華貴馬車旁,朝著車廂裡呼喊了一聲。

可說完,他就咳嗽了幾聲。

而大周朝廷實施三省六部製,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為朝廷中樞地點,三省長官皆為國相。朝廷每一道聖旨都由由中書省決策,通過門下省考覈,經天子禦批,然後交尚書省履行。三省中中書省之權特重,而中書令身為中書省長官,便是這多位國相權益最重之人。崔曉想要入主中書,若冇有天子的首肯,太子與晉王的保舉,那便是千萬不能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