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袁、張二人還站著,他便又道:“二位先生,都坐吧。”
長安這座都會,便在這竄改莫測的世事中,見證一代代王朝的興衰,也見證了無數人間的悲喜。
“老弊端了,好不了了。”太子柴鈺咳嗽著坐了下來,語氣寂然道,“一到天寒便如此,孤也風俗了。”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她不是旁人,恰是那日分開了姑蘇的崔淩薇。
東宮的殿門外,數名持戟的衛士當中,一個寺人站在那。
袁安點點頭,接著大步走了出來,而李國泰則留在了門外。
以後,袁安便問道:“殿下,招臣來所為何事?”
柴鈺揮揮手,便將這些宮人又打發走了。
對袁安太子柴鈺一向很禮遇。見他來了,柴鈺便指著一邊的客座道:“袁先生,坐吧。”
人有朝夕禍福,此事古難全。
李國泰聽罷,也客氣點頭道:“張先生客氣,您這就隨我來吧。”
見此景象,袁安忙出言道:“殿下的病還未好嗎?”
這一天,在綿綿的秋雨下,一隻車隊從南邊而來,駛入了這座宏偉的大周都城。
可說完,他就咳嗽了幾聲。
柴鈺冇有答話,隻是搖了點頭。
這二字,拆開來解,便是長治久安之意。
此時,見了官人到了,這寺人忙迎了疇昔:“袁先生,你可來了,殿下問了幾次了。”
“鄙人也有耳聞,知他剋日就要入京,冇想到倒是本日。”袁安點頭說道,“崔曉讓他的兒子這個時候進京,想必是對中書令誌在必得了。”
“是。”
而邊上的客座上,也有一人站著。
“並非如此。”張擇端隨後說道,“崔家是在騎牆張望。”
長安,一個在汗青長河中,頻頻呈現的地名。
袁安見柴鈺點頭,便冇再言語,低頭深思著。
袁安說完,又問向柴鈺道:“殿下,崔曉可有手劄寄來?”
這些人都是經年繁忙之人,對太子府內的事情很難兼顧到,故而太子府中很多事情都是由張、袁二人措置,他二人也便是太子柴鈺的親信之人。
那寺人李國泰隨後就到了門口,稟告道:“殿下,袁先生到了。”
這是太子的寓所,從這裡,走出過很多君臨天下的君王,但更多的是壯誌未酬的過客。
袁安一進書房,便見到書房正中站著一人。此人留著短鬚,麵相刻薄,著淡黃色金龍袍服,恰是當今太子——柴鈺。
張擇端出自河東張家,字正道。
兩人這便進了這太子東宮,一起下去,就到了宮中的一間議事間。
現在大周朝堂,一者天子,二者太子,三者便是晉王柴鑠。
一個侍女站在華貴馬車旁,朝著車廂裡呼喊了一聲。
兩人稱謝後,才坐了下來。
“謝殿下,賜座。”
他這聲一出,書房內的說話聲就斷了。
好一會工夫,在宮人的奉侍下,這咳嗽聲終究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