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大寨主_第八十章五馬山地形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石秀細諦聽來,但覺出色絕倫,不由連連稱妙。

在王倫等人走後不久,雄州南門一條大街上,遠遠地一派鼓樂迎著一小我。前麵是兩個小牢子,一個拿著很多禮品花紅,一個捧著多少緞子采繪之物,前麵青羅傘下罩著一個押獄劊子手。那人生得一表人才,暴露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麪皮,細細有幾根髭髯。

石秀聽了又是一喜,道:“如此人物,定然要熟諳一下。”

“此等畫圖伎倆,真是奇特絕妙,山川地理,城池村寨,門路河道……無不詳確,一目儘可歸入胸中,當真是言語難儘此中佳處。若用此種體例繪製輿圖,便稱‘一圖在手,把握天下’亦不為過!”石秀禁不住讚歎道。

五馬山在讚皇縣城東十裡處,山上因有五馬石而得名。傳說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走投無路,靠著從山中走出的五匹白馬得救,以後五馬化為五匹石馬,即為五馬山稱呼的由來。

回了雄洲城,世人辦理行裝,山士奇便去纔買路上吃食。

過未幾久,山士奇拎著兩大袋吃食返來。還未進門,便大呼道:“嘿!明日那潘記肉鋪停業嫁女,本日豬肉八折,可都是頂好的!”

三五今後,王倫等人便到了這裡。五馬山橫亙麵前,峰巒起伏,勢如波瀾。南隔濟水與瓦龍山相望,北跨槐河和萬花山對峙,是讚皇縣東部的天然樊籬。

如此一來,石秀也就更能勝任這‘前鋒捕快’一職。

石秀將本身的羊皮紙遞給王倫,笑道:“嗬嗬,小弟見此地形勝,便起意將其記錄下來!”

高處為關,低處為寨,溝頭可屯軍馬,穀壑當中可住義兵家眷。易守難攻,定叫金軍有來無回。固然分開了女真地盤,但是王倫時候念著抵抗女真。

水滸書中楊雄本與石秀一同呈現在薊州,隻是現在薊州在遼國治下,楊雄斷不會在彼處。書中早有交代“他一個叔伯哥哥恰是其間的知府,見他每日裡也無甚麼事情可做,便讓他任了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因為他有一身好技藝,又麵孔微黃,以此人都稱他做病關索。”

王倫聞言,隻是含笑不語。

王倫同石秀在堆棧等候,俄然王倫想起一事,問石秀道:“兄弟在這雄州可認得一名姓楊名雄的節級麼?”

王倫接過石秀所繪草圖,雖不標準,但卻一目瞭然。標註清楚,山體、門路以及村寨清楚可辨。

而此時,北宋末年,間隔沙盤呈現已有千餘年,人們對於沙盤自不陌生,石秀天然也曾聽聞,隻是未曾親目睹過。不過,隻聽林沖講來,石秀便覺有萬裡江山儘入目中的感受,比之那輿圖更加活潑,更加形象。

前人有詩寫五馬山道:“一山臨郊野,千裡俯平原。”親曆其境,方纔感到名不虛傳。

“楊雄?這倒是小弟孤陋寡聞了,從未傳聞過這位楊節級!”

王倫自一笑置之,魯智深則大喜過望,幫著山士奇分吃食。世人清算一陣,便自東門出城。

五馬山為讚皇汗青名山,在另一世王倫曾經旅遊過。再次行經此地,王倫卻有了彆樣的設法――建立軍寨。王倫記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和州防備使馬擴推戴宋徽宗子信王榛,在此築寨抗金,兩河呼應。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大名總管彭義斌與史天澤帶領的蒙古軍大戰於此,並以身殉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