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淩雲誌_第二百六十三章 節度山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王倫在房中伏案檢察梁山賬目,房外輪值保衛的鐵木華卻出去上報導:“智囊吳用求見。”

現在這些書院後輩彆離參軍從政,各顯其能,都已成為綠林梁山的中堅力量,不管是在梁山總部三閣,還是梁山軍團各部,此中都有書院後輩在擔負要職,有的乃至已經因功升到了副統領、旅團長之職。

要知水泊梁山周遭八百裡,不但有十餘萬兵馬的梁山軍團,更稀有十萬布衣百姓,並且梁山又是綠林盟總部的地點之地,想要遷徙又豈是短時候內能夠辦到的。

而王倫對梁山書院也是傾瀉了無數心血,能夠說王倫對梁山書院的存眷乃至超越了梁山軍團,現在的梁山書院已經創辦了十餘個學科,可謂門類齊備,無所不包,年級數也已經達到了六個,並且此後必定還會持續增加。

彆的在接到朝廷任命的聖旨以後,王倫便也派人知會了濟州知府,命其先行動節度使府挑選府址,而現在的濟州知府就是原鄆城知縣時文彬,隻因時文彬官聲腐敗,管理有方,積得政績,又得李綱保舉,終是升任了濟州知府。

而梁山四周所居百姓在梁山餬口多年,已是土熟人安,自是不能輕動,王倫便叮嚀眾百姓不必隨節度府一同遷徙,隻仍舊在梁山餬口就是,又因梁山地界本歸濟州統領,王倫便將梁山一眾百姓全數登記造冊,送交濟州府,由濟州府派出處所官吏賣力辦理。

王倫便道:“學究深夜來訪,但是有事?”

卻早有公孫勝大步疇昔,一把搶過聖旨,當堂朗讀,那旨意中明示道:“現有綠林領袖王倫,雖身處江湖草澤,但心在家國百姓,雖占山據水,然律下有方,從無罪過,且扶危濟困,安設哀鴻,此忠君愛國之心,實屬難能寶貴。

吳用喝了口茶,又沉吟了一下,才道:“大人前次西行太行,又高傲名府迴歸梁山,用時將近一年之久,這期間產生了很多事情。

特彆在行宮核心,早已被一些無居散民以及行商走販偷偷占有,當作了居住之地,更故意機機巧之人在此處創辦北裡瓦舍,堆棧酒坊,用以餬口。

節度使治所設於濟州府城,節度使府一應職員職辦,均由王倫自行裁奪任免,王倫接旨以後,噹噹即兵出梁山北上抗金,為國靖難,望依旨立行,不得耽擱。”

王倫嗬嗬一笑道:“確切早想與先發展談,隻是邇來俗事纏身,總不得空,本日既然先生來了,我也恰好無事,先生有話請講就是。”

王倫與盧俊義等人商討後,便決定由王倫與盧俊義帶領軍機閣及梁山軍團先行北上抗金,而柴進則帶領政務、明鏡兩閣暫留梁山措置遷府事件。

王倫固然感覺無可無不成,但盧俊義、柴進等人卻都附和吳用的發起,王倫便也隻得隨了世人,以是此後王倫也要被人尊稱一聲“大人”了。

此次綠林盟總部遷出梁山,崔道成便向王倫叨教想要留在梁山,而王倫正愁留守的人選,見崔道成誌願留下,便也欣然同意,就任命崔道成為梁山留守,帶領一個團的兵力駐守梁山彆院。

但王倫、盧俊義、柴進幾人卻都深知,固然梁山陣勢險要,易守難攻,最是利於屯兵蓄勢,但是梁山畢竟隻是一窪之地,終是格式有限,如果留在梁山便隻能做困獸一隻,隻要跳出梁山川泊,放眼天下,將來才氣有更好更大的生長。

王倫為了加強梁山書院的師資力量,更是在大宋各地高薪禮聘名師一百多人,並且這些人全數經過王倫親身考查,都是真正具有真才實學之人,毫不是那些陳腐酸儒可比。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