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又東南流,與勝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東逕六壁城南,魏朝舊置六壁於其下,防離石諸胡,因為大鎮。太和中,罷鎮,仍置西河郡焉。勝水又東,合陽泉水。水出西山陽溪,東逕六壁城北,又東南流,注於勝水。勝水又東,逕中陽縣故城南,又東合文水,文水又東南,入於汾水也。
西入於汾,出晉水下口者也。
洞過水出樂平縣西北。其水西流,與南溪水合。水出南山,西北流注洞過水。
又西,蒲水南出蒲穀,北流注於洞過水。又西與原過水合,近北,便水源也。
東過其縣南,又東入於汾水。
涑水又西南屬於陂。陂分為二,城南麵兩陂,擺佈澤渚。東陂世謂之晉興澤,東西二十五裡,南北八裡,南對壇道山。其西則石壁千尋,東則磻溪萬仞,方嶺雲回,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山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郭景純雲:世所謂盎漿也。發於上而潛於下矣。厥頂方平,有良藥。《神農本草》曰:地有固活、女疏、銅芸、紫菀之族也。是以緇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遊焉。
文湖水又東,逕中陽縣故城東。按:《晉書隧道記》、《太康地記》,西河有中陽城舊縣也。
餘按《竹書編年》雲:晉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圍令狐,桑泉、臼衰,皆降於秦師。狐毛與先軫禦秦至於廬柳,乃謂秦穆公使公子縶來與師言,退舍,次於郇,盟於軍。京相璠《春秋地盤名》曰:桑泉、臼衰,並在解東南。
洞過水出沾縣北山。
榆次縣,故塗水鄉,晉大夫智徐吾之邑也。《春秋·昭公八年》,晉侯築虒祁之宮,有石言晉之魏榆。服虔曰:魏,晉邑。榆,州裡名也。《漢書》曰榆次,《十三州誌》覺得塗陽縣矣,王莽之太原亭也。縣南側水有鑿台,韓、魏殺智伯瑤於其下,刳腹絕腸,折頸摺頤處也。其水又西南流,逕武觀城西北。盧諶《征艱賦》曰:逕武館之故郛,問厥塗之遠近。洞過水又西南為淳湖,謂之洞過澤,而塗水注之。水出陽邑縣東北大嵰山塗穀。西南逕蘿蘑亭南,與蔣穀水合。水出縣東南蔣溪。《魏地盤記》曰:晉陽城東南一百一十裡,至山,有蔣穀大道,度軒車嶺,通於武鄉。水自蔣溪西北流,西逕箕城北。《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晉人敗狄於箕。杜預《釋地》曰:城在陽邑南。水北即陽邑縣故城也。《竹書編年》曰:梁惠成王九年,與邯鄲榆次、陽邑者也。王莽之繁穰矣。蔣溪又西合塗水,亂流西北,入洞過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