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逕靈邱縣故城南。應劭曰,趙武靈王葬其東南二十裡,故縣氏之。縣古屬代,漢靈帝光和元年,中山相臧旻上請彆屬也。瓚注《地理誌》曰:靈邱之號,在武靈王之前矣。又按司馬遷《史記》,趙敬侯二年,敗齊於靈邱,則名不因武靈王事,如瓚《注》。
滱水西流,又南轉東屈,逕北海王詳之石碣南,《禦射碑》石柱北,而南流也。
易水逕縣南,鄚縣故城北,東至文安縣,與虖池合。《史記》蘇秦曰,燕長城以北,易水以南,正謂此水也。是以班固、闞駰之徒,鹹以斯水謂之南易。
《經》書水之所曆,沿次注海也。
滱水又東,逕左人城南。應劭曰,中人城西北四十裡,縣有雹水,亦或謂之為唐水也。水出中山城之西如北。城內有小山,在城西,側而銳上,若委粟焉,疑即《隧道記》所雲,望都縣有委粟關也。俗以山在邑中,故亦謂當中山城,以城中有山之水,因複謂之為廣唐城也。《中山記》覺得中人城,又覺得鼓聚,殊為乖謬矣。言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也。中山郡治。京相璠曰:今中山望都東二十裡,有故中人城。望都城東有一城,名堯姑城,本無中人之傳,璠或覺得中人,所未詳也。《中山記》所言中人者,城東去望都故城一十餘裡,二十裡則減,但苦其不東。觀夫異說,鹹為爽矣。今此城於盧奴城北如西六十裡。城之西北,根源所導,西逕狼山北。郎,唐音讀近,實兼唐水之稱。西流曆左人亭,注滱水。
易水又東,左與子莊溪水合。水北出子莊關,南流逕五公城西,屈逕其城南。
易水又東逕孔山北,山下鐘乳穴,穴出佳乳,采者煹。火尋沙,入穴裡許,渡一水,潛暢通注,其深可涉。於中眾穴奇分,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每於疑路,必有曆記。返者乃尋孔以自達矣。上又有大孔,豁達敞開,故以孔山為名也。其水又東,逕西故安城南,即閻鄉城也。曆送荊陘北,耆舊雲,燕丹餞荊軻於此,因此名焉。世代已遠,非所詳也。遺名舊傳,不容不詮,庶廣先人傳聞之聽。
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