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5章 河水二(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民風通》曰:城,盛也。從土,成聲。《管子》曰:內為之城,城外為之郭,郭外為之土閬。地高則溝之,下則堤之,命之曰金城。《十三州誌》曰:大河在金城北門,東流,有梁泉注之,泉出縣之南山。按耆舊言:梁暉,字始娥,漢大將軍梁冀後,冀誅,入羌。後其祖父為羌所推為渠帥,而居此城。土荒民亂,暉將移居枹罕,出頓此山,為群羌圍迫,無水。暉以所執榆鞭堅地,以青羊祈山,神泉湧出,榆木成林。其水自縣北流,注於河也。

河水東北流,逕安寧祖厲縣故城西北。漢武帝元鼎五年,幸雍,遂逾隴,登空同,西臨祖厲河而遠。即於此也。王莽改名之曰鄉禮也。━━李斐曰:音賴。

水出縣西南六十裡酸陽山。東北流,左會右水,總為一川。東逕西樓北,東注苦水。段熲為護羌校尉,於安寧、高平、苦水討先零,斬首八千級因而水之上。苦水又北,與石門水合。水有五源。東水導源高平縣西八十裡,西北流,次水注之。

又東過天水北界。

川水又北,逕廉城東。按《地理誌》,北地有廉縣,闞駰言在富平北。自昔匈奴侵漢,新秦之土,率為狄場,故城舊壁,儘從胡目。地理淪移,不成複識,當是世人誤證也。川水又北,苦水注之。水發縣東北百裡山,流注高平地。川水又北,逕三水縣西,肥水注之。水出高平縣西北二百裡牽條山西,東北流與若勃溪合,水有二源,總歸一瀆,東北流入肥。肥水又東北流,違泉水注焉。泉流所發,導於若勃溪東,東北流入肥。肥水又東北出峽,注於高平地。水東有山,山東有三水縣故城,本屬都城尉治,王莽之廣延亭也。西南去安寧郡三百四十裡。議郎張奐為安寧屬都城尉,治此。羌有獻金馬者,奐召主簿張祁入。於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入懷。儘還不受,威化大行。縣東有溫泉,溫泉東有鹽池,故《地理誌》曰:縣有鹽官。今於城之東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縣之鹽官也。高平地水又北入於河。河水又東北,逕眴卷縣故城西。《地理誌》曰:河水彆出為河溝,東至富平北入河。河水於此有上河之名也。

又東北,祖厲川水注之。水出祖厲南山,北流,逕祖厲縣而西北流,注於河,河水又東北,逕麥田城西。又北,與麥田泉水合,水出城西北,西南流注於河。河水又東北,逕麥田山西穀,山在安寧西北六百四十裡。河水又東北逕於黑城北,又東北,高平地水注之,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大隴山苦水穀。建武八年,世祖征隗囂,吳漢從高平第一苦水穀入,便是穀也。東北流,逕高平縣故城東。漢武帝元鼎三年置,安寧郡治也。王莽改名其縣曰鋪睦。西十裡有獨阜,阜上有故台,台側有風伯壇,故世俗呼此阜為風堆。其水又北,龍泉水注之,水出縣東北七裡龍東,東北流,注高平地。川水又北出秦長城,城在縣北一十五裡。又西北流,逕東西二太樓故城門北,合一水,水有五源,鹹出隴山西。東水發源縣西南二十六裡湫淵,淵在四山中,湫水北流,西北出長城北,與次水會。水出縣西南四十裡長城西山中。北流逕魏行宮故殿東,又北,次水注之,水出縣西南四十裡山中。

又東北過武威媼圍縣東,河水逕其界,東北流,縣西南有根源,東逕其縣南,又東北入河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