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65章 沭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沭水自陽都縣又南,會武陰溝水。水東出倉山,山上有故城,世謂之監官城,非也。即古無益城矣。漢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陽共王子劉釘為侯國也。其城因山為基,水導山下西北流,謂之武陰溝。又西至即丘縣注於沭。沭水又南逕東海郡即丘縣,故《春秋》之祝丘也。桓公五年,《經》書:齊侯、鄭伯如紀,城祝丘。

淄水

《春秋·襄公十年?經》書,公與晉及諸侯會吳於柤。京相璠曰:宋地。今彭城逼陽縣西北有柤水溝,去逼陽八十裡,東南流逕逼陽縣故城東北,《地理誌》曰:故逼陽國也。《春秋左傳·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會於柤。晉荀偃、士匄請伐逼陽而封宋向戍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逼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鄹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虎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覺得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仆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墜,則又縣之。蘇而覆上者三。仆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於軍三日。諸侯之師,久於逼陽,請歸。智伯怒曰:七日不克,爾乎取之,以賠罪也。

舊瀆自厚丘西南出,左會新渠,南入淮陽宿預縣,注泗水。《地理誌》所謂至下邳注泗者也。《經》言於陽都入沂,非矣。沭水左瀆高傲堰水斷,故瀆東南出,桑堰水注之。水出襄賁縣泉流東注沭瀆,又南,右合橫溝水,水發瀆右,東入沭之故瀆。又南暨於遏。其水西南流,逕司吾山東。又逕司吾縣故城西。《春秋左傳》吳執鐘吾子覺得司吾縣,王莽更之曰息吾也。又西南至宿預注泗水也。沭水故瀆,自下堰,東南逕司吾城東,又東南曆柤口城中。柤水出於楚之柤地。

巨洋水又東北合康浪水,水發縣西南<山其>山,無事樹木,而圓峭孤峙,巑岏分立。左思《齊都賦》曰:<山其>領鎮其左是也。康浪水北流,注於巨洋。巨洋水又東北逕劇縣故城西,古紀國也。《春秋·莊公四年》,紀侯不能下齊,以與弟季,大去其國,違齊難也。後改曰劇,故《魯連子》曰:朐劇之人辯者也。漢文帝十八年,彆為菑川國,後並北海。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錯為侯國,王莽更之曰俞縣也。城之北側有故台,台西有方池。晏謨曰:西去齊城九十七裡。

然是水下賤,亦偶然通塞,及其春夏水泛,川瀾無輟,亦或謂之為龍泉水。《地理誌》石膏山,洋水所出是也。今於此縣,惟是瀆當之,似符群證矣。巨洋水又東北得邳泉口,根源西出高山,東流注於巨洋。巨洋水又北會建德水,水西發逢山阜,而東流入巨洋水也。

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

又北過劇縣西。

《左傳》齊、鄭朝紀,欲襲之。漢立為縣,王莽更之曰就信也。《郡國誌》曰:自東海分屬琅邪。闞駰曰:即、祝,魯之音,蓋字承讀變矣。

荀偃、士匄攻之,親受矢石,遂滅之,以逼陽子歸,獻於武宮,謂之夷俘,逼陽,妘姓也。漢覺得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齊孝王子劉就為侯國。王莽更之曰輔陽也。《郡國誌》曰:逼陽有柤水,柤水又東南,亂於沂而注於沭,謂之柤口,城得其名矣。東南至朐縣入遊,注海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