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93章 資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溱水南逕湞陽縣西,舊漢縣也,王莽之綦武矣。縣東有湞石山,廣圓三十裡,挺崿大江之北,盤址長川之際。其陽有石室,漁叟所憩。昔欲於山北開達郡之路,輒有大蛇斷道,不果。是以今行者,必於石室前泛舟而濟也。溱水又西南,曆皋口、太尉二山之間,是曰湞陽峽。兩岸傑秀,壁立虧天。昔嘗鑿石架閣,令兩岸相接,以拒徐道覆。溱水出峽,左則湞水注之,水出南海龍川縣,西逕湞陽縣南,右注溱水。故應劭曰:湞水西入溱是也。溱水又西南,洭水入焉。《山海經》所謂湟水,出桂陽西北,東南注肆入郭浦西者也。溱水又西南逕中宿縣會一裡水,其處隘,名之為觀峽。連山交枕,絕崖壁竦,下有神廟,背阿麵流,壇宇虛肅,廟渚攢石,巉岩亂峙中川。時水洊至,鼓怒佛騰,流木淪冇,必無出者。世人覺得河伯下材。晉中朝時,縣人有使至洛者事訖,將還。忽有一人寄其書,雲:吾家在觀峽前,石間懸藤,即其處也。但叩藤,自當有人取之。使者謹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書,並延入水府,衣不霑濡。言此似不近情,然造化當中,無所不有,穆滿西遊,與河宗論寶,以此推之,亦為類矣。溱水又西南逕中宿縣南,吳孫皓分四會之北鄉立焉。

湘水又北得九口,並湘浦也。湘水又東北,為青草湖口,右合苟導涇北口,與勞口合,又北得同拌口,皆湘浦右迤者也。

湘水又左合決湖口,水出西陂,東通湘渚。

又北過羅縣西,溳水從東來流注之。

又南至廣信縣,入於鬱水。

湘水又北逕黃陵亭西,右合黃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湖水西流,逕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湘中記》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浦矣,五色光鮮,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是納瀟湘之名矣,故民為立祠於水側焉。荊州牧劉表刊石立碑,樹之於廟,以旌不朽之傳矣。黃水又西流入於湘,謂之黃陵口。昔王子山有異才,年二十而得惡夢,作《夢賦》。二十一,滅頂於湘浦,即斯川矣。

瀨水出縣西北魯山東逕其縣西,與濡水合。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東南逕其縣西,又東南流入荔浦縣注於瀨溪,又注於灕水,灕水之上,有關。灕水又南,左合靈溪水口,水出臨賀富川縣北符靈岡,南流逕其縣東,又南注於灕水也。

湘水又北,枝津北出,謂之門涇也。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