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上有宮殿故基者三,以次而上,最上者極於山嶽。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故彭湖亦有宮亭之稱焉。餘按《爾雅》雲:大山曰宮。宮之為名,蓋起於此,不必一由三宮也。山廟甚神,能分風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後得去。故曹毗詠雲:分風為貳,擘流為兩。昔吳郡太守張公直自守征還,道由廬山。
雖十川均流,而此源最遠,故獨受名焉。劉澄之曰:縣東南有章水,西有貢水,縣治二水之間。二水合贛字,因以名縣焉。是為謬也,劉氏專以字說水,而不知遠失實在矣。豫章水導源東北流,逕南野縣北。贛川石阻,水急行難,傾波委注,六十餘裡。又北逕贛縣東,縣即南康郡治,晉太康五年分廬江立。豫章水右會湖漢水,水出雩都縣。導源西北流,逕金雞石,其石孤竦臨水。耆老雲:時見金雞出於石上,故石取名焉。湖漢水又西北逕贛縣東,西入豫章水也。
又東北過漢平縣南。又東北過新淦縣西。
大江南贛水,總納大水,東西四十裡,清澤遠漲,綠波凝淨,而會注於江川。
繚水又逕海昬縣,王莽改名宜生。——謂之上繚水,又謂之海昬江,分為二水。
又東北過石陽縣西。
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絕壁潔白,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必察,故名石鏡焉。又有二泉,常懸注,若白雲帶山。《廬山記》曰:白水在黃龍南,即瀑布也。水出山腹,掛流三四百丈,飛湍林表,望若懸素。
修水出艾縣西。東北逕豫寧縣,故西安也,晉太康元年更從今名。修水又東北逕永修縣,漢靈帝中平二年立。修水又東北注贛水,其水總納十川,同溱一瀆,俱注於彭蠡也。
後代觀祠,婢指女戲妃像人。其妻夜夢致聘,怖而遽發,明引中流,而船不可。
贛水又東北逕王步,步側有城,雲是孫奮為齊王鎮此,城之。今謂之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郡東南二十餘裡,又有一城,號曰齊王城。築道相通,蓋其離宮也。
贛水又北逕南昌左尉廨西,漢成帝時,九江梅福為南昌尉,居此。後福一旦舍老婆,去九江,傳雲得仙。
贛水又北逕鄡陽縣,王莽之豫章縣也。餘水注之。水東出餘汗縣,王莽名之曰治乾也。餘水北至鄡陽縣注贛水。
廬陵縣,即王莽之桓亭也。《十三州誌》稱:戶水西出長沙安成縣。武帝元光六年,封長沙定王子劉蒼為侯國,即王莽之用成也。吳寶鼎中立,覺得發城郡,東至廬陵入湖漢水也。
漢和帝永平九年,分廬陵立。漢獻帝初平二年,吳長沙桓王立廬陵郡,治此。
贛水又逕椒丘城下,建安四年,孫策所築也。
廬江水出三天子都,北過彭澤縣,西北入於江。
注處悉成巨井,其深不測。其水下入江淵。廬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糸麵然。
下有盤石,可坐數十人。冠軍將軍劉敬宣,每登陟焉。其水曆澗,逕龍泉精舍南,太元中,沙門釋慧遠所建也。其水下入江。南嶺,即彭蠡澤西天子鄣也。峰隥險要,人跡罕及。嶺南有大道,順山而下,有若畫焉。傳雲匡先生所通至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