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謎_第0777章 我盜蘇軾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完顏燾萍:“老爸,這個你也想不通啊?你想,蘇軾葬常州,如果,把蘇轍的《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堂而皇之地樹著,阿誰蘇家人敢樹嗎?哪個老百姓不把他當神經病唾?常州離杭州不遠,且同屬江南,無大隔斷,來往便利。杭州西湖的蘇堤長五六裡,常州人也都曉得。如此,蘇家人敢在常州睜眼說瞎話:‘湖南北三十裡’嗎?而在河南郟縣就不一樣了。那邊離杭州較遠,特彆是,那邊與杭州間,有長江通途,在阿誰年代,一江之隔,來往甚少。何況另有很多彆的江國土脈。以是,他們欺負人家閉塞,能夠在郟縣說:‘湖南北三十裡,環湖來往,整天不達。若取葑田積之湖中為長堤,以通南北’。本地人哪會去想這三十裡是假借誇大的?嗬嗬,老爸,這些闡發,也是對你對蘇軾的攻訐的支撐,對嗎?”

老爸,我說蘇軾棄世,他的屍身必葬常州,另有個來由。就是,蘇軾死於1101年。當時,前些年蘇軾所屬的舊黨、蜀黨被重新下台的新黨打擊;蘇軾在朝廷中最大的背景太皇太後宣仁聖烈皇後高滾滾已於蘇軾棄世的八年前的1093年崩,而朝廷中另一比較支撐蘇軾的宋神宗趙頊的皇後已在1085年宋哲宗繼位時,尊為皇太後。1100年宋哲宗歸天,向太後臨朝聽政。但是,在1101年正月,也崩了。故,在1101年七月蘇軾卒時,他的朝中兩大背景蕩然無存。從全部朝廷的大氣候看,固然在1100年,向太後力排宰相章惇之議,擁立端王趙佶為帝,是為宋徽宗,因而舊黨重新下台。這期間,新舊瓜代,勾心鬥角,政治民風卑劣。當時,蘇軾卒,如果,大動兵戈,移靈幾百裡,過江翻山,新黨不會容之,舊黨不敢多事。活人不能因為死人而弄得活人不死不活,以是,聰明的蘇過,絕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諱,長途移靈,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再說,在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分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時。因為長途跋涉,旅途勞累,蘇軾的幼兒不幸短命。汝州路途悠遠,且盤費已儘,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要求臨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準。當他籌辦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交叉,風景美好。他在常州居住,既無溫飽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並且闊彆了都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浩繁朋友朝夕相處。因而蘇東坡就挑選了常州作為本身的終老之地。以是,彆說蘇軾成心郟縣,實在蘇軾在死前17年,就成心在常州終老,在常州留根。”

……

另,據宿世的人丁普查,並加以考據,在常州的大部分的蘇姓是蘇東坡的後嗣,如有蘇軾移靈河南事,那他們為甚麼會留在常州?為甚麼不去郟縣?再,在常州,21世紀時,我去過那邊的東坡公園。那公園三麵環水,古樹林立,風景美好,是個風水極佳之地。中國社科院的學者莊先生旅遊此地時,就曾收回疑問,說,為甚麼公園的佈局有陵寢氣勢?為甚麼公園東側的土山是公園最高點?為甚麼山下有乾隆天子的禦碑亭?為甚麼那邊另有蘇東坡的洗硯池?如果,你確認了蘇軾是葬在常州的,那就統統都公道了。以是,我要盜蘇軾的墓,我當然要去常州,我哪能去郟縣呐?幸虧,現在蘇軾還活著,11年後,我們拭目以觀,蘇軾葬哪兒,先人會含混,我們麵前的事,探聽一下,哪會搞錯?我讀書時就曉得,阿誰河南郟縣的“三蘇墳”,有蘇老泉、蘇東坡、蘇轍三蘇的墓葬。但那隻是意味性的‘衣冠塚’。那是兩百年後的郟縣縣尹楊允搞的眼球工程。並非如有人說的,他的兒子蘇過,按照蘇軾他生前有‘葬於嵩山’的遺言,將屍體運至河南,與暮年亡故的繼妻王潤之合葬於郟縣。11年後,他的弟弟蘇轍客死河南許昌,就近與蘇東坡再葬在了一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