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譯文】
空桑這個處所,現在叫做孔竇,在魯國南山的山洞裡。洞窟內裡有一對山石,像桓楹一樣直立在那邊,高達數丈,魯國人在這裡歌舞祭奠。洞裡冇有水,但每到祭奠的時候,灑掃禱告,便會有清澈的泉水從山石間溢位,充足祭奠活動利用。祭奠結束,泉水就自行停止。這類靈驗,至今仍然存在。
孔竇清泉
江東名“餘腹”者:昔吳王闔閭江行,食膾,不足,因棄中流,悉化為魚;今魚中馳名“吳王膾餘”者,長數寸,大者如箸,猶有膾形。
江東餘腹
木頭被蛀蝕,生出蟲子,蟲子長出翅膀就竄改成了胡蝶。
【譯文】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複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敷以知之。可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雲:“經雲:‘六合大劫將儘,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乃知朔言有旨。
由拳縣,秦時長水縣也。始皇時兒歌曰:“城門有血,城當陷冇為湖。”有嫗聞之,朝朝往窺。門將欲縳之。嫗言其故。後門將以犬血塗門,嫗見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冇縣。主簿令乾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魚?”乾曰:“明府亦作魚。”遂淪為湖。
樊口之東有樊山,若天旱,以火燒山,即至大雨。今常常有驗。
【註釋】
漢靈帝時,陳留蔡邕以數上書陳奏,忤上旨意,又內寵惡之,慮不免,乃逃亡江海,遠跡吳會。至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覺得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
【譯文】
泰山澧泉
木蠹(dù):蛀蝕木頭的蟲子。
【譯文】
東漢靈帝時,陳留郡的蔡邕,因為多次上書表述本身的政見,違背了天子的旨意,加上遭到得寵寺人的仇恨,擔憂要遭到毒害,因而就逃亡江河湖海,遠遠跑到了吳郡、會稽郡。他到吳郡時,有個吳郡人燒桐木來做飯,蔡邕聽到火勢爆裂的聲音,說:“這是塊好木料啊!”因而要求把桐木給他,他把這段桐木削製成琴,公然彈出了美好動聽的音樂。因為琴的尾部都已經燒焦,因此把它取名為“焦尾琴”。
【譯文】
漢武徙南嶽之祭於廬江灊縣霍山之上,無水。廟有四鑊,可受四十斛。至祭時,水輒驕傲,用之足了,事畢即空。灰塵樹葉,莫之汙也。積五十歲,歲作四祭。後但作三祭,一鑊自敗。
木蠹①
漢武帝開鑿昆明池,挖到很深的處所,挖出的滿是黑灰,不再是泥土。全部朝廷的人都不曉得是如何回事,漢武帝就把這件事拿來扣問東方朔。東方朔說:“我笨著呢,憑我的見地還不能曉得這是如何回事。皇上能夠去問問西域人。”漢武帝以為連東方朔都不曉得,就很難再問彆人了。到東漢明帝的時候,西域的道人來到洛陽。當時有人想起東方朔的話,就用漢武帝時呈現黑灰的事來問他。那道人說:“佛經上說:‘六合在大劫即將結束的時候,就會有劫火燃燒。’這黑灰是劫火燃燒留下來的餘燼。”人們這才曉得東方朔的話是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