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1941_第七百零八章 把柄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在一旁聽著翻譯解釋的阿卡季耶維奇聽到這不由有些愣了,他用難以置信的目光望向舒爾卡,他不敢信賴這麼弘大並且聽起來又合情公道的計劃竟然會來自一個少校,一個步兵少校。

鮑爾少校開端還不明白舒爾卡的意義,但幾秒鐘後就猛地抬開端來吃驚的望向舒爾卡,說:“你是說......希特勒!”

而對於蘇聯來講,就幾近不需求破鈔資本......不需求彈藥、不需求補給設備,隻需求動動口舌再加上有限的一些運作和資金,就能在德軍內部掀起大浪將德軍分裂,乃至還能肅除德國元首結束這場戰役。

“你是說......”鮑爾吃驚的望向舒爾卡。

在這類環境下,汪精衛因為小我爭權奪利硬生生的套上了“中國必敗”,並由此衍申出一套“曲線救國”實際就美滿是倒置吵嘴、不辯是非了。

但是......

但它們又有本質的辨彆。

“如何樣?”舒爾卡問著鮑爾少校:“你不需求急著答覆,我們能夠給你考慮的時候。不過......”

當然,它們從道義上來講是很首要的,但與軍事和戰役無關。

鮑爾少校冇答覆,隻是眉頭緊皺叼著煙狠狠的抽著,不一會兒煙抽完了,舒爾卡適時又給他遞上了一根。

在這類環境下,儘早停止戰役投降尋乞降平明顯是公道的,它能使德國免於終究被殘破、被支解。

但汪精衛的“曲線救國”,倒是在中日兩國的戰役墮入對峙之時提出的。

啟事很簡樸,因為這套說詞是從實際角度闡發,然後得出對德國最無益的做法。

這或許分歧適東南亞的戰役觀,東南亞更多的是誇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歐洲這些隻講好處的貿易國度,他們更會從“好處”角度去考慮題目,並且是對相互都無益的“互利共贏”,因為隻要如許和談纔有能夠達成。

此時舒爾卡提出的計劃,就是一種“互利共贏”的計劃,所以是很有能夠實現的。

因而鮑爾少校就明白了,就像德軍對蘇軍俘虜做的一樣,他們需求抓住一些把柄。

“你應當曉得如何做纔是對德國無益的,少校!”舒爾卡說:“結束這場戰役,越快越好!不然,你曉得將來會產生甚麼......英國人、美國人、蘇聯人,另有法國人乃至非洲人,他們會衝進德國,把你們在他們地盤上所做的事以十倍的代價還給你們!”

以是,這乃至並不能說是“叛國”,而應當說是“挽救德國”,不管那些德軍官兵是否抱有私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