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就有寺人出來先看方向,那邊換衣,那邊燕坐,那邊回禮,那邊開宴,那邊退息。又有梭巡處所總理關防寺人,帶了很多小寺人來各處關防,擋圍幕,唆使賈宅職員那邊出入,那邊進膳,那邊啟事各種儀注。內裡又有工部官員並五城兵馬司打掃街道,攆逐閒人。賈赦等監督匠人紮花燈炊火之類,至十四日,俱已停妥。這一夜,高低通未曾睡。
忽聽內裡馬跑之聲不一,有十來個寺人,喘籲籲跑來鼓掌兒。這些寺人都會意,曉得是來了,各按方向站立。賈赦領合族後輩在西街門外,賈母領合族女眷在大門外驅逐,半日靜悄悄的。忽見兩個寺人騎馬緩緩而來,至西街門下了馬,將馬趕出圍幕以外,便麵西站立;半日又是一對,亦是如此。少時便來了十來對,方聞模糊鼓樂之聲。一對對鳳龍旌,雉羽宮扇,又有銷金提爐,焚著禦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便是冠袍帶履,又有執事寺人捧著香巾、繡帕、漱盂、拂塵等物。一隊隊過完,前麵方是八個寺人抬著一頂金頂鵝黃繡鳳鑾輿,緩緩行來。賈母等趕緊跪下。早有寺人過來,扶起賈母等來,將那鑾輿抬入大門往東一所院落門前,有寺人跪請下輿換衣。因而入門,寺人散去,隻要昭容、彩嬪等引著元春下輿。隻見苑內各色花燈灼,皆係紗綾紮成,精美非常。上麵有一燈匾,寫著“體仁沐德”四個字。元春入室換衣,複出上輿進園。隻見園中捲菸環繞,花影繽紛,到處燈光相映,不時細樂聲喧,說不儘這承平氣象,繁華風騷。
且說賈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漵’二字便好,何必‘蓼汀’?”侍坐寺人聽了,忙下舟登岸,飛傳與賈政,賈政馬上換了。彼時舟臨內岸,去舟上輿,便見琳宮綽約,桂殿巍峨,石牌坊上寫著“天仙寶境”四大字,賈妃命換了“探親彆墅”四字。因而進入行宮,隻見庭燎繞空,香屑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說不儘簾卷蝦鬚,毯鋪魚獺,鼎飄麝腦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賈妃乃問:“此殿何無匾額?”陪侍寺人跪啟道:“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擬。”賈妃點頭。禮節寺人請升座回禮,兩階樂起。二寺人引赦、政即是月台下排班上殿,昭容傳諭曰:“免。”乃退。又引榮國太君及女眷等自東階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諭曰:“免。”因而亦退。
話說彼時有人回,工程上等著糊東西的紗綾,請鳳姐去開庫;又有人來回,請鳳姐收金銀器皿。王夫人並上房丫環等皆不得空兒。寶釵因說道:“我們彆在這裡礙手礙腳。”說著,和寶玉等便往迎春房中來。
又有林之孝來回:“采訪聘買得十二個小尼姑、小道姑,都到了。連新做的二非常道袍也有了。外又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姑蘇人氏,祖上也是讀書官吏之家,因自幼多病,買了很多替人,皆不頂用,到底這女人入了佛門,方纔好了,以是帶髮修行。本年十八歲,取名妙玉。現在父母俱已亡故,身邊隻要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文墨也極通,典範也極熟,模樣又極好。因傳聞長安都中有觀音遺址並貝葉遺文,客歲隨了師父上來,現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他師父精演天賦神數,於去冬圓寂了。遺言說他:‘不宜回籍,在此靜候,自有成果。’以是未曾扶靈歸去。”王夫人便道:“如許我們何不接了他來?”林之孝家的回道:“若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宦家蜜斯,天然要性傲些。就下個請柬請他何妨。”林之孝家的承諾著出去,叫書啟相公寫個請柬去請妙玉,次日遣人備車轎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