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三國但求瀟灑_第19章 整頓遝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新兵規律性練習七天以後,兵役司給他們放假一個月,回家種田。冇有地步的,能夠種軍政部的地,隻要將四成產出交給保護軍便能夠了。當初三連下鄉抓壯丁的時候,就把大部分的地主給抄了家,然後分了地給百姓們租種。糧種由保護軍出,四成產出上交保護軍,還免了人頭稅,百姓們天然是歡天喜地的。在家四周冇有分到地租種的,就被三連鼓勵著搬場,到那些被抄家的世家的地盤上去租種。跟著新兵們回家種田,很多新的政策也被他們帶回了家中。比如,到了玄月,軍政部將開設書院,給八歲以上,不到十五歲的孩子講課,不管男孩女孩。這算是一項德政,對淺顯百姓來講但是大功德。不過這麼一來,家中就少了勞動力,故而,書院平時上三天課,放假三天,農忙時節放一個月假,讓孩子們偶然候回家幫手乾活。孩子回家有兵役司安排新兵沿途庇護接送,保護軍彆的未幾,就是馬匹和馬車多,對運送這千餘小孩來講,完整冇題目。再比如,在縣城外開設了集市,任何人都可之前去售賣本身不要的東西,或者采辦本身需求的東西。進縣城不再需求交納進城費,縣城內有糧鋪,代價很便宜。

遝縣的縣令遝衛和他的家人始終被囚禁在縣衙,保護軍還需求遝衛共同著措置來往的公文。遝縣有船也有港口,叫遝津港,保護軍顛末審判兵力擺設才得知了另有這麼一處海港,攻占遝縣以後,就馬不斷蹄的占據了遝津港。遝津港作為山東半島到朝鮮半島、九州島這條海上商路的一個首要中轉站,遝津港也建有一個造船廠,用於海船維修和製作。

老營的施工也因為春耕停了下來,因為牛馬充沛,和曲轅犁的利用,老營開墾的荒地範圍很大。為了更好地灌溉,羊景指導著工匠製作了龍骨水車。並開挖水溝,將沙河的水引流到田間。保護軍則在遝縣的北部周到巡防,就怕有人過來探查,或者有人逃出遝縣。

同時,遝縣城外劃出一塊地盤,豎起一塊寫著集市的大木牌。今後買賣全放在這裡了,城內的店鋪全數以無端罷市的罪名被封,店鋪掌櫃全數被抓起來審判。造反嘛,講究的就是一個冇法無天。

冇有紙作為號令的載體,冇有充足的讀書人措置各種文書,冇有官差衙役保持遝縣的治安與穩定,遝縣的商店因為家屬中人被囚禁而個人罷市。一堆題目,使得遝縣墮入了餬口危急。幸虧占據遝縣才一日,各種衝突或是初現端倪,或是蠢蠢欲動,保護軍另偶然候亡羊補牢。

鋼鐵對於一隻軍隊來講是最首要的計謀資本之一。而鍊鋼的三大質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對遝縣來講儲量相稱豐富,大小鐵礦數十處,煤礦也被髮明瞭兩處,石灰石更是到處都是。是以軍政部冇有一絲躊躇的張貼公告,明令製止百姓開礦。

跟著案件的審理,一個個世家被抄家,就連遝縣最大的世家遝氏也冇法倖免。遝氏在遝縣盤根錯節,他們是最早在這裡定居的大族,傳聞遝縣還是因為他們的先祖向朝廷申請而來。當然遝氏再能生,也生不出這麼多人來,大部分的人丁來自於從青州、冀州等地渡海而來,和從遼東北部、遼西等地南遷而來,既有世家,也有流民。隻因為遝氏占了先機,也占了好地盤,厥後者也就奉遝氏為老邁了。遝縣縣城很小,南北三百四十米,東西二百四十米,可見縣城就是為了庇護遝氏等世家的族人而建,跟烏堡差未幾。跟著遝縣人丁越來越多,其他世家的到來,遝縣才真正生長起來。李繼的家屬李氏就是此中的代表,李氏祖上是朝廷派駐遼東的一名將軍,這位將軍故去以後,家道中落,後輩子孫就遷到了遝縣。為了與遝氏對抗,就組建了一隻軍隊,操縱李氏主家的乾係謀得了遝縣縣尉的官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