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道門上層能夠分為五級,最高是掌教大真人,也稱大掌教,其次是副掌教大真人,再次是平章大真人,然後是參知真人、淺顯真人。
議事開端,顏飛卿起首發言,將他在幾年前奧妙前去西域,奉大掌教李玄都之命麵見太陰真君,以幫忙太陰真君飛昇為前提,與太陰真君達成隱蔽聯盟,使得太陰真君背叛道門等顛末,照實申明。
嚴格來講,道門大真人的全稱是“副掌教大成真人”,以是秦素和張鸞山辭去的實在是副掌教之位,仍舊儲存了大成真人的名號。
秦素的目光隨之轉移到陸雁冰的身上,這些年來,固然陸雁冰未能成為大真人,但倒是直屬於李玄都的九位真人之首,有些近似於天子近臣的身份,位卑而權重,就是幾位大真人也不敢小覷。
此中理學和心學都是鼎盛一時的顯學,正如道門的正一道和全真道,傳承有序,不必多言。
秦素這些年已經不大理睬道門的各種俗務,不過碰到了此類大事,特彆是李玄都不在的環境下,必須親身出麵,隻要她才氣一錘定音。
秦素不置可否,轉而望向李太一和顏飛卿,問道:“兩位大真人是甚麼意義?”
氣學則如承平道普通,曾經一度近乎毀滅,待到理學和心學大敗於道門之手後,這才順勢而起,一躍成為與心學、理學並列的第三大學派。
心學與理學的乾係已經不必過量贅述,心學賢人在悟道之前本就是理學弟子。
過了半晌以後,李太一輕聲問道:“不知師姐是甚麼觀點?”
自承平十年以後,儒門的三位大祭酒不再以學宮分彆,而是以學派分彆,彆離是理學大祭酒、心學大祭酒、氣學大祭酒。
氣學、理學、心學三家之間同根同源又各有分歧。
顏飛卿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他說動太陰真君背叛道門,便是貫徹本身緩緩圖之並從平分化敵手的主張。
現在道門內部共有三大家數,彆離是承平道、正一道、全真道,彆離對應三位大真人。
獨一出乎顏飛卿和李太一料想以外的是,佛門也參與了此事。
普通環境下,除非是叛教、謀反等大罪,道門不會革去大真人、真人的名號。
秦素點頭道:“此法可行,一事不勞二主,就由冰雁你去請儒門的三位大祭酒吧。”
接著李太一又彌補了他是如何發明紫光真君奪舍張非山的夫人,以及紫光真君、巫羅、司命真君等人突襲道門的顛末。
理學一派的祖師是理學賢人,心學一派的祖師是心學賢人,氣學一派的祖師能夠追溯到亞聖,“氣學”二字中的“氣”字便是來源於亞聖提出的“浩然氣”,不過真正發揚氣學的倒是橫渠先生等人。
氣學一派以為天下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見的萬物,一部分是看不見的,而兩部分都是由“氣”構成的。
坐在主位上的秦素聽完李太一和顏飛卿的發言以後,輕歎了一口氣:“自天寶八年以來,我們前後有三大心頭大患,儒門的隱士、佛門的佛主、道門的真君。道門的真君們臨時不提,儒門的隱士已經是隱士黃花,唯有佛門的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