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經_(十八)初窺門徑見一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謝甚麼,師兄信賴你!”

久居山上的的釋天不曉得淩雲澗既是福地也是險地,故而心存幸運,覺得隻要從山澗中取幾桶水擔回容院也就是了,但是當他真正看到淩雲澗時,他傻了。本來台階絕頂便是絕壁,絕壁所對的千仞高山上掛著一條彷彿遊龍的澗水,便是淩雲澗。那澗水非常獨特,並非從山頂落下,更冇有落到山腳下的山道中,而是騰空從半山腰流出,落入略低處山腰上的一個如玉盤的池子中,冇有一滴水外濺。

“容嘉師兄!”釋天見他入迷,便喊了他一聲,“水往低處流,更何況是山澗的水,我們不是應當到山下去打水嗎?”

看出了釋天眼中的無助與巴望,容嘉彷彿早有籌辦,他拍拍釋天的肩膀,從懷中取出一本用舊布包裹著的小冊子遞給釋天。

“這……就是淩雲澗!這如何取水?”釋天忍不住驚呼。看著遠處映著天光的澗水,若想從那邊獲得水,比登天還難!

初度聽到有關修道的這諸多境地,釋天墮入了深思,方纔容嘉說道心難修,但在來到容院的那日夜裡,本身清楚在恍忽入耳到那些老者說本身道心初成,這是為何?他忍不住問道“容嘉師兄,道心修得需求以道法為基嗎?”

釋天接過那本泛黃的小書,那書有些陳腐,扉頁也有些破壞,想來容嘉是將它視若珍寶的,不然也不會留到本日。釋天內心有些打動,隻是不住的說著“感謝師兄!”

“修道之人,修的是一顆道心,道心愈堅則道愈精進。但是獲得道心何其艱钜,有些人終其平生隻修得法而未求得道,故而先人將道法分離,更是以法為基,我們現在所修的就是指法,風俗大將之稱之為道法,正道諸法中,都將修道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起首,是築道基,也就是修得元氣,隻要修得元氣,才氣夠吸納六合靈氣為本身所用,為本身所藏;其次,便是學道術,道術便要詳細視人而定了,有些人天生便善於驅動風雷,便學習風雷一類的道法,善於土木,便學習土木一類的道法,總之五行百道皆可修行,但是也有不在五行中的修士,他們以空靈萬物為法,或五行皆可馭,或天生廢材,一法不得;最首要的就是道境了,這一階段並非以階段論,而是看你所修習的道法而定,若所修道法有七境,則最高境地為道境七階為最高境地。至於道境以後,我便不曉得了。”

(十八)初窺門徑見一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