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郎_16.問意(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日子泉所言,我回想很久,感覺有理。”公子有些躊躇,道,“霓生,我常日待你是忽視了些。”

“恰是。”謝浚亦驚奇,“元初不知麼?秦王之母董貴嬪臥病,秦王聞訊回京看望,昨日已至府邸。”

他方纔俄然闖來,本來是怕大長公主非難我麼?

公子謙道:“蠻勇之功,何足掛齒?弟實忸捏。”

謝浚莞爾:“我曾驚奇元初初上疆場,何故有很多奇謀,現在看來,倒是不敷為怪。”

公子道:“閒暇之興耳。”

我哂然,感覺好笑。

公子點頭:“弟久仰秦王,如有朝一日到秦地,當登門拜見,就教兵法學問。”

“秦王。”謝浚道,“他的王府當中,亦離不得兵法沙盤。”

此事我半信半疑。桓府雖與宮中來往密切,但宮中的人對秦王之事向來口風甚緊,難以刺探。但秦王必不敢回雒陽,乃世人共鳴。

這話並不是為了安撫他而扯謊。大長公主不準他為我請功,並非是因為聽信讒言討厭我。她的寶貝兒子立下大功,那是掙足了臉麵的事,她怎會答應彆人說這功績是實在是因為一個奴婢占卜才得來的呢?

*****

我說:“公子那裡話,公子待我甚好,並無忽視。”

究竟上,看不慣我去告狀的人一向都有,比如大長公主的家令徐寬。可他們也冇甚麼體例。府中凡事都要聽主公的,主公凡事都要聽大長公主的,而公子是大長公主的寶貝心頭肉。隻要公子決計不從,大長公主撐不過量久便要投降。

公子閉門謝客,終歸有些壞處。比如遺漏了秦王回朝如許的大事。

我訝然:“公子何有此問?”

董貴嬪並非秦王生母。傳聞秦王的生母是個宮人,生下他以後不久即離世。董貴嬪無子,先帝便將秦王交與其顧問。

對於雒陽人來講,秦王是一個熟諳又陌生的人。

公子莞爾。

我將茶盛出,彆離呈到公子和謝浚麵前。謝浚接過茶杯,環顧四周,麵露賞識之色。少頃,他的目光落在不遠處的沙盤上。

“我也不知。”公子說著,歎口氣,“霓生,我曉得與我靠近之人,總不免惹上閒言碎語,母親本日之舉,想來也是聽了些讒言。”

以是說,慈母多敗兒,正合我意。我隻要把公子湊趣好,便決然不會被趕走。

一天淩晨,他晨練返來,才更了衣,管事來報,說來賓來了府中。

楊氏點頭:“倒是個孝子。”

*****

“元初常日亦愛好兵法?”他問。

我說:“大長公主為何非難我?”

“自是當真。”我說罷,反問,“公子覺得何事?”

不過也有例外。

手握兵權的藩王很多,雖朝廷總在背後裡搗些有傷宗室交誼的鬼,削藩征稅之類的礙眼奏摺也年年上呈,但團體上,天子和藩王們是和藹的。每逢歲時節日,祭奠大典,天子將藩王們召入京中,

兩邊見了禮,謝浚道:“四月時,我陪母親到白馬寺禮佛,閉門齋戒,歸家之時,才傳聞了元初參軍之事。可惜當時元初已出發,未得送行。我前日自外祖家回雒陽,還在路途中便傳聞了元初建功歸朝,想來道賀未遲。”

公子訝然。

我歎口氣。人言人窮百事哀,公然不假。就算是做白日夢我也不能肆無顧忌,實在令人難過。

但他真的返來了。此事一下壓過了荀尚的大捷,成為朝野熱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