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瞭然,思考半晌,淡笑:“倒也不必如此。”說罷,我轉向王通,道,“你是滎陽本地人?”
至於濟北王世子說大長公主和諸侯的家眷都在滎陽,我並不感覺這有幾分真,不過頗佩服他膽小。
那人道:“小人王通,在鄉間運營客舍,一貫為秦王通報動靜。這鴿信是昨日送到了, 另附了密信,上麵說, 若四周有了兵變,便來刺探雲女史動靜,將這空缺的枝條交給女史。”說著,他又將一張字條拿出來讓我看。
王通看著我的神采,驚詫:“女史,這信……”
“這信我閱過了。”我規複安靜,看著他,“秦王那邊可另有彆的動靜?可曾奉告你何時攻打諸侯?”
“女君,”呂稷不解地問,“為何不將滎陽仍有諸侯兵馬之事奉告他?”
“女君,”呂稷道,“東平國和明光道兵馬加起來不過九萬,不敵諸侯,之以是取下索邑,是為了藉著天險和人質與他們對峙,延緩守勢,等候與秦王合擊。先前攻陷索邑之時,我等用心放人往滎陽通報,既然諸侯雄師還在滎陽,當下說不定已經向索邑派兵。司馬斂貪功冒進,一頭撞出來,隻怕要有去無回。”
我說:“疇前來過。”
我眨了眨眼:“前次你在範縣做得那場把戲,□□還剩了些。出來之前我曾說要帶上,不知當下放在了那邊?”
“女君!”他滿頭大汗,神采焦心,“司馬斂率軍出了城,攻打滎陽去了!”
我那顆彷彿被鐵箍捆得緊緊的心,現在終究鬆了下來。
司馬斂笑一聲:“待孤破了滎陽,便斷了諸侯後路!而後與秦王東西夾攻,可畢其功於一役!”
我說:“恰是。”
看著那字條,我捏在手裡,氣極反笑。
我一驚,正狐疑莫非甚麼處所出了大忽略,諸侯的回馬槍竟這麼快殺到了?正要找人問,卻見呂稷倉促走來。
司馬斂雖混鬨,但有一點,他想得不差。
我說:“我聽聞十幾年前黃河大澇,曾衝出一條河道,顛末滎陽城邊通到索水來。厥後水退了,那河道便也燒燬了,可有此事?”
“老張正趕往城前,勸司馬斂出兵。”
這動靜送來頗是及時,眼下看來,去雒陽便冇有了需求。
我冇答話,看向老張,正色道:“徹夜,明光道的弟兄恐怕還須再辛苦一番,往滎陽一趟。”
“女君,”呂稷道,“老張說,司馬斂隻怕不會聽進他的話,不過他對女君那讖諱之術有幾分畏敬,恐怕隻能讓女君若以鬼神之言相勸,他或許會服從。”
我冇接話,問:“老張安在?”
“恰是。”王通道,“小人祖輩皆在此地。”
隻見那上麵的字混亂無序,且字形奇特,確是我在秦王那邊見過的密信寫法。辨認了一會, 我看明白,上麵說的與王通方纔所言無異。
我說:“非也,我新得了些動靜,特來奉告大王。”
疇前,我跟著公子到滎陽的大長公主行宮多次,熟諳兩地間的地理竄改。雒陽到滎陽,不過天涯之距,中間有一處成皋關。此地不及函穀關之類的險要,卻算得通往雒陽的咽喉。當下我等占了索邑,已是斷了諸侯退往兗州的通路,隻要秦王拿住了成皋關,諸侯便似進了口袋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