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深坐顰蛾眉。
張祜
春來發幾枝?
幽人應未眠。
不敢過臨洮。
昨夜裙帶解,
哥舒夜帶刀。
莫是槁砧歸?
送靈澈
劉長卿
至今窺牧馬,
移舟泊煙渚,
玉台體
空山不見人,
日暮掩柴扉。
不敢問來人。
一聲何滿子,
杳杳鐘聲晚。
終南望餘雪
黃河入海流。
孟浩然
野曠天低樹,
日暮客愁新。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俶儻有異才”,暮年精於文章,並長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述邊塞風景為勝,是浪漫主義墨客。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參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北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丁。”但他的作品現存獨一六首絕句,此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願君多采擷,
王維
何滿子
落日無窮好,
怨情
欲窮千裡目,
終南陰嶺秀,
三日入廚下,
靜夜思
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省秦安縣東)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流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製誥,進中書舍人,曆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來賓。俄複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群情持異,德輿安閒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複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仆射,諡曰文。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曆卿相,在貞元,元和年間名重一時。
裴迪(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朝墨客,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平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聞名的山川故鄉墨客之一。與大墨客王維、杜甫乾係密切。暮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暮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加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夕照,墟裡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閒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述的也常是幽寂的風景,大略和王維山川詩附近。
不獲得遼西。
疑是地上霜。
暫遊桃源裡。
更上一層樓。
向晚意不適,
白居易
不時誤拂弦。
晚來天欲雪,
宿建德江
莫買沃洲山,
素手玉房前。
鹿柴
登鸛雀樓
深林人不知,
深宮二十年。
金昌緒
古調雖自愛,
聽操琴
柳宗元
新嫁娘詞
蒼蒼竹林寺,
時人已知處。
劉長卿
人物簡介
李白
此物最相思。
莫學武陵人,
行宮
北鬥七星高,
來日綺窗前,
渡漢江
寒梅著花未?
寥落古行宮,
李白
欲得周郎顧,
李端(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唐朝墨客。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暮年去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嶽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示悲觀避世思惟,個彆作品對社會實際亦有所反應,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氣勢與司空曙類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詩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