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內一陣喧鬨,老張給崔慎使了個眼色,崔季修雞賊地笑了笑,兩人相互點頭,都是心中瞭然。這一把把的胡蘿蔔撒下去,這些世家的馬兒們,還能不低頭?方纔張德那一句“一言而定之”,的確就是放手鐧,直接砸在了崔弘道的內心上。
“現在鹽價多少?”
哪怕這些都不看,隻看忠義社的範圍,山東士族聯婚的新貴家屬,也不在少數。程咬金就是此中的典範,程處弼更是一貫以張德唯馬首是瞻。
不過對河北道的朱門而言,私運食鹽底子不算甚麼事情。比如河東薛氏,薛大鼎故鄉就有鹽井。比如範陽盧氏。直接就是掌控一個鹽池。在定襄都督府設立之前,盧氏的這個鹽池,仍然不是官方的。
何況西域多金銀產出,波斯又在東西方交換的衝要上,東南更是次大陸諸國,人丁浩繁城池林立。大宗物質的耗損量,對這個期間的人而言,就是天文數字。
彷彿不是很多的模樣。
看到蕭鏗一臉嫌棄,崔弘道輕咳一聲道:“蕭兄有所不知,邊關之處,朝廷自有嚴法,號曰粒鹽不入番邦。故而這行時價,放在邊關。大大的不當。”
蕭二公子腦筋過了一遍。心中暗道:豈不是說光鹽利,一年草原就有一萬五千貫?
幾人各有考慮,出身又分屬各地朱門望族。張德拋出的釣餌,一向都是潤物細無聲。薛大鼎上賊船那是一半無法一半誌願,冇有李客師父子的折騰,就冇有滄州的糧食虧空。可李客師父子的折騰,那也是李德勝跑去長安學習的先進姿式……
而後修橋鋪築挖渠築堤,也算是雪中送炭,給了薛大鼎一份好大的政績,因而乎不管情願不肯意,薛大鼎都會站在張德這一邊,畢竟,政績工程不是一天完成的。
當然心中驚奇,但是崔弘道大要上神采不動,點頭道:“操之所言,吾已瞭然。如此看來,茶利之豐富,實在是讓民氣動啊。”
先賺它個三年五載的黑心錢,等幾萬奴工死的死殘的殘,茶磚當然會適應潮流而生,流行萬裡草原。
簡樸點講,暴利就是這麼來的。再一個,茶葉作為大宗物品,張德如果發酵建形成茶磚,就能輕鬆進步銷量。但現在嘛,契丹分裂突厥滅亡,塞北最大的是尉遲日天,漠南最大的是張叔叔,都是本身人,這個代價,還不是本身如何喊就如何喊?
不費一兵一卒,朝廷民部白撿一個開辟完美的鹽池。
要和天子爭教誨權人事權,冇錢玩個屁。倘如果貞觀三年之前,山東士族絕對不懼天子的威脅。
不但如此,太皇李淵要修夏宮,天子捨不得錢,山東士族還覺得是天子囊中羞怯,聽聞皇後金飾都冇有增加過。成果呢,琅琊公主本身就先墊了錢做起了土建,雖說還冇有建成,可幾個宮室還是有的,幾十萬貫也不是白砸的。
“隻是,操之,這鹽利,同吾等,並無乾係啊。”
說著,崔弘道看了張德一眼,然後持續解釋道:“便是武德八年,河北道……咳,邊關民鹽,亦是一鬥一百五十文。”
李淵底定中原以後,鹽鐵一樣是管束,並且嚴控各地食鹽的交換。互市監常常會有食鹽夾帶,突厥的食鹽來源,主如果漠南的幾個鹽池,剩下的,就首要靠搶了。吐穀渾當初首鼠兩端,每年和突厥買賣的食鹽,萬石未幾,千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