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宋簡介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讓位於趙昚,是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長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退位,讓位與兒子宋光宗趙惇。紹熙五年(1194年)病逝,長年68歲。諡號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天子,廟號孝宗。葬於永阜陵。
寧宗即位後,任用趙汝愚和韓侂冑。趙、韓兩派鬥爭狠惡。宰相趙汝愚倡導理學,舉薦朱熹,詭計禁止韓侂冑參政。寧宗奪職了趙汝愚,韓黨擅權。又定理學為偽學,製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負官職,插手科舉。這就是“慶元黨禁”。1202年,才宣佈弛禁。寧宗還追封嶽飛為鄂王,削去秦檜冊封,大快民氣,打擊了投降派。1206年,韓侂冑冒然北進而大敗,被楊皇後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1224年,死於宮中。在位三十年,長年五十七歲,葬用茂陵。
公元1189年即位,公元1194年去位。光宗(趙惇),出世:公元1147年——歸天: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宋理宗趙昀
宋度宗趙禥
宋端宗趙昰
宋恭帝趙顯(音顯)(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天子(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後所生,是宋端宗趙昰的弟弟,宋末帝趙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為嘉國公、左衛大將軍等,諡號恭天子,無廟號(一說廟號恭宗)。
當時蒙古的元朝雄師己得中國北半部,在獲得南下最首要通道襄樊城的節製權以後,度太長江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後一麵在天下通令“勤王”,一麵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地,接踵降服了長江中遊諸州。1275年,賈似道帶領的3萬雄師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後和宋恭帝在天下群眾的壓迫下不得不殺死賈似道,不過為時晚矣,宋朝已壽終臨寢,滅亡的情勢已經不成製止了。
宋理宗趙昀
宋高宗趙構
宋光宗趙惇
宋寧宗趙擴
宋端宗趙昰
1278年即位時,忽必烈率領的元軍已占有中國大部分地區。趙昺持續以宋之燈號抵當元軍,是年,南宋小朝廷遷到大海上的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南)。翌年,元軍打到了此地,宋軍大敗。麵對如此絕望情勢,丞相陸秀夫揹著這位年僅八歲的末代宋帝投海他殺。楊淑妃見此慘狀,嚎啕大哭,旋即跳海他殺。按照記錄,當時有十餘萬人投海殉宋。數日以後,張世傑等人在海上他殺。因而,不但南宋,並且全部宋朝宣佈滅亡。趙昺的屍體被和尚和百姓們悄悄的安葬在了現在的深圳蛇口。